□本報記者劉瀟本報通訊員韓哲
“德州這座城市非常宜居,在這里工作6年終于安家了。”8月10日,陳國慶的新房可以入住了,他第一時間將妻女從北京大興區接了過來,“我在德州買了一套120平方米的三居室,一家三口住正好。”
今年45歲的陳國慶出生于內蒙古呼倫貝爾市,2000年大學畢業后應聘到華創融盛展示(北京)有限公司,來德州之前是公司項目中心的副總經理。“在北京有車有房,憑借工作居住證,孩子還能就近上學。實話說,一開始沒想來德州安家。”陳國慶說,“在德州工作的6年時間,自己真切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生活便利度和幸福感。所以,我決心在這里買房,成為一名德州‘新市民’。”
2017年2月,按照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規劃要求,華創融盛生產基地需要遷往外地,在北京只保留研發設計部門。陳國慶受命組建團隊,尋找合適的廠址。他先后考察了全國10余個意向城市,初步確定與南方某市簽約。然而,在返京列車上,他接到了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引資部門的電話,邀請他中途經停德州,走一走、看一看。
陳國慶心想,多看一個城市也沒壞處,就提前在德州下了火車。結果,連續十幾天轉下來,他深深被德州的交通區位、產業配套、政府服務所吸引。“回到北京,我結合在德州的所見所聞,起草了一份長達1萬字的調研報告。公司領導層看后反復研究商議,決定推翻之前的決定,將項目落在德州。作出這樣的選擇,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更看重德州的歷史人文環境。”陳國慶說,“德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名人輩出,素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的美譽,選擇一個有底蘊的城市,是我們公司投資興業的先決條件。”
從北京到德州,生意好不好做?原來的客戶會不會流失?產品銷量會不會降低?一開始,陳國慶心里也犯嘀咕,但這里良好的營商環境讓他吃下了定心丸。“從項目落地開始,德州就沒讓我失望過。”他說。
華創融盛展示道具研發及生產基地項目2018年底動工建設,2019年4月開始試生產,179天,陳國慶帶領團隊創造的這個奇跡,也成為德州項目建設的一段佳話。其間,項目預審、聯審聯辦、事先承諾等創新機制讓他印象深刻,一系列廠房建設、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令他安心踏實。“項目立項時,招商部門牽頭對接住建、消防、稅務、行政審批等10余個部門,集中會商、一次性解決問題,節省時間成本半年以上。”陳國慶介紹。
“借著搬遷的契機,我們升級了生產線,自動化程度提高了,生意也更好了。”投產后,陳國慶帶領團隊實現年均銷售額增速20%以上,今年預計銷售額可達4.5億元。眼下,投資2.6億元的二期智能制造項目即將動工,投產后產能可增加40%。“我們可以放心踏實謀發展,因為當地政府是我們堅實的后盾。”陳國慶說。
“我剛來到這里,就感到非常安心!”杜燕霞是陳國慶的妻子,她剛到德州,德開小學的工作人員就主動聯系她,幫她女兒辦理一年級入學手續。閑暇時,夫妻二人喜歡騎行。“穿行在德州的大街小巷,我們由衷地喜歡這座城市的寬闊道路、公園綠地、人文環境。”而且,在他們看來,德州生活成本相對較低,收入比在北京時還多,生活更加舒適幸福。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10周年,華創融盛落戶德州也有6年了。6年來,公司斬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專精特新”企業等榮譽50余項,職工由最初的400人增加到800人,跟隨企業來德州的外地員工選擇在德州買房定居的也越來越多。陳國慶說,作為一名德州“新市民”,希望城市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環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