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多元共治理念提升公園管理,“市民園長”李國棟帶著民意上崗——
“盡己所能,守護身邊好風景”
李國棟指導景區工作人員修剪病害植株。記者 石秀秀 攝
□本報記者 石秀秀 本報通訊員 馬東生
8月19日早上7點,“市民園長”李國棟和往常一樣,來到長河公園“上班”。“沒有特殊情況,每天早上都會來園子里轉轉。”他沿著河邊小路,邊走邊觀察周圍植物生長情況,用手機拍下發現的問題,發到景區公園管理微信群。
李國棟今年40歲,經營一家園林綠化植保公司。去年6月,中心城區發布“市民園長”招募通知,經常參加公益活動、擁有12年綠化管養經驗的他第一時間報了名。如今,一年期已滿,他又續了一年。
長河公園是中心城區面積最大的開放式公園,占地面積1800畝,園內有灌木、喬木、綠籬、地被等各類型植物150余種。“綠化管養看似簡單,實則不易,季節、溫度、濕度都會對植物生長造成影響,需要掌握更科學的養護理念與方式。”李國棟說。
針對養護人員需求,李國棟多次邀請園林專家入園交流探討,答疑解惑。“去年夏天,我跟著德州學院生態與資源環境學院的范院長,學習了有害生物防治,像常見的草履蚧、白蛾、天牛等的幼蟲、若蟲長什么樣,每個階段怎么防治,都弄得清清楚楚。”養護人員史超說,今年初春,他在園區白蠟樹上發現草履蚧的幼蟲后上報,園區立即組織人員進行全面防治。“管養措施周密到位,今年病蟲害發生率大幅減少,園子里植物長得愈發生機勃勃。”史超高興地說。
不僅僅關注綠化植物,李國棟還主動與游園市民聊天,收集意見建議。
“有人隨地吐痰,亂丟垃圾,您得勸導一下”“園內好幾處長凳有損壞,容易掛壞衣服”“公園水面大,救生設施需要增加”……
大家的煩,就是李國棟要解的難。他將這些意見一一匯總,分類梳理上報。“公園管理單位對我收集反饋的意見很重視,像一些基礎設施損壞的情況,基本上午反映,下午就都修復好了。”李國棟告訴記者,一次,有市民反映公園西南門停車場的一處平臺高出地面,存在安全隱患。公園立即組織施工隊將地面破開,把凸起部分與周邊地面找平,當天就把表面地磚鋪平恢復了原樣。
轉園的過程中,李國棟遇見了不少“熟人”——通過反映問題相識的熱心市民。大家對去年開展的“全民健身月”公益活動念念不忘,都關注今年何時啟動。“總結去年經驗、聽取大伙兒建議,今年咱計劃提前搞,已經跟管理部門溝通過了。”李國棟一一耐心告知。去年的“全民健身月”,他積極聯絡,邀請專業體育健身團隊免費開展健身指導,受到廣泛好評。
談起擔任“市民園長”的感受,李國棟表示,“市民園長”就是群眾、游客與管理者之間的一座溝通橋梁,“市民發現問題有地方反映,公園解決問題快速有效。公園管理和服務錦上添花,市民游園也更舒心。”他說,這一年來,亂丟垃圾、破壞綠植、隨地吐痰等不文明行為明顯減少,“我將繼續盡己所能,守護身邊好風景。”
招募“市民園長”是市城市管理局為進一步提升現有公園景區精細化管理水平,探索多元共治理念的有益嘗試和創新之舉。目前,在我市,和李國棟一樣的“市民園長”共有300余名。他們中有退休人員、高校學生、教育工作者、企業負責人等,結合自身專長,提供多樣服務。一年來,共收到1000余條合理建議,落實率達97%。今年上半年,中心城區公園景區受理意見建議滿意度較去年同期(設立“市民園長”前)提高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