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一群90后,因為共同的愛好走到了一起。為 了 跳舞,他們付出了許多艱難困苦,每頓飯僅吃一元錢的火燒,泡面甚至是最好的伙食;雖然歷盡千辛萬苦,但在舞動中感受到了一種特別的幸福……
2009年4月,德州BOC(Battle only crew)街舞俱樂部由德州學院八名學生共同集資近兩萬元創辦,自創辦以來,俱樂部參加演出無數,目前有隊員30余人,新招收學員100余人。八名“股東”為了創辦俱樂部四處籌錢,滿德州尋找心儀的跳舞場館,創辦初期還遭遇社會上競爭對手的武力騷擾,真是吃盡了苦頭。如今,苦盡甘來,俱樂部開始盈利,雖然還沒撈回本兒,但他們仍然感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為他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跳街舞。
他們的舞館僅僅十幾平米
11月5日晚7點,記者來到了位于德州學院好鄰居超市二樓的舞館。在樓下,勁爆動感十足的音樂便像周遭的空氣一樣涌入記者耳中。八名舞者正在激情舞動,那股勁頭就好比炎夏的日頭。
走進舞館,記者才發現這里一點也不奢華,甚至有些寒酸,并不寬敞的空間、帶著破損痕跡的鏡子,一切都與街舞那么不匹配。然而,在這幫街舞愛好者的裝扮下,這里,仍然透出時尚的氣息。
舞館內燈光明亮,墻壁上畫滿了各種圖畫,有西方人物抽象畫,有BOC俱樂部另類標識,有讓人遐想連篇的意識流。六面高大的鏡子使幾平米的室內空間顯得大了好多,縱深感十足。
左手邊是一個小庫房,里面放著一張單人床,床下堆滿了各種書籍和花花綠綠的鞋子。拖布、掃把等就像忠實的哨兵,筆直地站在墻角。右邊就是大廳,兩個音箱肆無忌憚地扯著嗓子,好像在督促舞者不可偷懶。
見到記者進來,八名舞者都熱情地圍了上來,為記者表演各種舞技。這八名舞者就是俱樂部八名創辦者,被圈內人稱作“八仙”,八人中還有一名女孩。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孫旭是德州學院政法系大三學生,也是德州BOC街舞俱樂部隊長,1990年出生的他看起來陽光帥氣,他的舞種為Breaking,屬于純技巧型。“學這種舞必須要有爆發力、協調性。”孫旭告訴記者。他最擅長的技術是單手跳,英文名為Airwalk,直譯為空中行走,做動作時身體騰空倒立,一只手撐地走,平時訓練孫旭都能做上幾十個單手跳。此外,托馬斯、風車、頭轉他都駕輕就熟。孫旭動作舒展,舞動起來像一個精靈,勁爆中帶著無限柔情。
八人中有五人跳Breaking,除了孫旭,經管系的何洋、司端軍,數學系的劉富、何楷,四人也跳Breaking。五個人排練了很多集體動作,頗具觀賞性。其中劉富、何楷擅長頭轉,帶上安全帽,兩個人可以在地上連續轉二十多圈,而且越轉越快,就像冰上旋轉的陀螺。何洋的“風車”舞動如風,瘦弱的身體積蓄了龐大的能量,在一剎那全部爆發。
紡服學院的孔德武、數學系趙杰玩的是poppin機械舞。兩個人動作隨意,節奏感很強,真就像兩個機器人在跳舞。
美術系鄭荃友是八人中唯一的女生,她跳的是Hiphop街舞,這種舞蹈的特點是節奏感強,比較適合女孩子學習。鄭荃友跳起舞來也是激情四射,仿佛這個世界只剩了她一個人,完全沉浸在歡快的氛圍中。
受傷成了家常便飯
別看臺上他們耀眼如星,可是臺下吃的苦頭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八人目前都是大三學生,從大一開始八人就在一個舞蹈班學舞,最后就剩他們八人堅持下來了。訓練確實十分枯燥,每人每天至少要練習2-3小時。有時為了趕進度,要練習7-9小時,都是死板單一的動作,時間長了,人都快崩潰了。
街舞訓練過程很危險,特別容易受傷。他們中學Breaking的五人是最容易受傷的,動作難度大,肘部、腰部經常受傷,“渾身都是傷,沒傷根本別想跳好Breaking。”孫旭說著擼起了袖子和褲子,胳膊上、腿上都是青一塊紫一塊的,背上的膏藥還未揭下去。“每年膏藥錢都在100元以上。”孫旭笑著說。
為了練習街舞,八人無暇顧及學習,有一個隊友考試竟然全“掛科”了。有時快到期末考試或國家英語四級考試時,隊員們就拿著書到舞館學習,相互之間背背英語單詞。
如今擺在八人面前的是找工作和考研,除了鄭荃友打算考研,其他人都準備找工作。
為籌錢寒假去賣鞭炮
德州BOC街舞俱樂部已走過了一年多,提到組建俱樂部的經歷,八人都有很多話要說。
因為他們跳舞的俱樂部拆遷了,學校里沒地方跳舞了,這可怎么辦?“舞蹈就是生命,跳舞是我們的精神食糧啊!”沒地方跳舞,咱就自力更生——組建俱樂部。
萬事開頭難。八個學生,都沒工作,家里又反對子女“不務正業”,資金何處籌措,要成立俱樂部談何容易?經過初步計算,組建俱樂部要花費一萬五到兩萬元。孫旭向宿舍五個兄弟求助了,最終借到3000元,何洋以各種借口向家里多要了2000元,司端軍40多天在德州街上幫助朋友賣鞭炮掙了2000多,其他人也想各種辦法打工,最終湊了一萬八千元。
裝修時累得站不起來
資金有了,場地成了問題。八人以德州市為目標,分頭去找。
那時,他們身上的錢幾乎都貢獻出來了,生活水平到了最低點。為了節約,他們出門不是騎車,就是步行。吃飯更是非常簡單,早餐不吃,午餐在路邊買兩個火燒,喝一碗羊雜湯,這就是最美的午餐了,有時兩個饅頭、一袋榨菜,晚餐一袋泡面。“一點沒感覺到苦,整天跟打了雞血似的!”何洋說,大約尋找了一個月,地點終于定下了,學院內好鄰居樓上,租金每年一萬三。有了根據地,大家便開始像置辦年貨一樣,瘋狂購物、裝修。花450元買了音響設備,1000多元的鏡子,地板是花500元從城隍廟買的,又買了噴漆等物品。
鋪地板革八人花了整一天時間,大家跪在地上,一點點地用膠水粘,一天下來,站都站不起來了,渾身酸疼,走路都打晃。第二天,沒來得及休息便開始裝飾墻壁,這次美術系的鄭荃友發揮了作用,她事先設計好涂鴉樣板,幾個男生便照葫蘆畫瓢,往墻上涂鴉噴漆,忙活了兩天,舞館終于可以開張了。
贏在實力,舞蹈夢不會斷層
“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趙杰說。剛開始發傳單招學員就有社會上的競爭對手來搗亂,對方威脅說,要是敢招收學員以后會找麻煩,甚至發生了打斗,“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唄。”趙杰笑著說。
現在俱樂部的發展正如火如荼,社會上的人也沒有再來找茬,BOC街舞俱樂部以“八仙”為核心的街舞隊實力雄厚,舞技超群,在德州學院及德州市各種大型活動中頻頻亮相,贏得好評無數。為了更長遠的發展,俱樂部剛剛從北京請來一位街舞高級教練,八人也要充充電,也可以讓學員更快成長。“就是單純地想跳舞,一輩子不會放棄!”小美女鄭荃友信誓旦旦地說。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八個人很快就要畢業了,但德州BOC街舞俱樂部不會解散,它會一屆一屆傳下去,“讓愛好街舞的學弟學妹有一個良好的訓練環境就夠了。”孫旭說。
□見習記者 石少軍 攝影 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