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應杰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有哪些?“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是什么?未來5年我們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10月30日,市委舉辦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輔導報告會,邀請國務院政策研究室綜合司司長劉應杰就上述問題作輔導報告——
??? 過去的5年喜事多、大事多、難事多,但我國經濟保持高增速,為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咄
??? 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明年我國將進入“十二五”這個新的時期。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處在一個什么階段?面臨一個什么樣的環境?這些都值得我們思考。
???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 ”這是十七屆五中全會作出的重要判斷。五年來,我國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
??? 首先在經濟發展方面,五年來我國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改革開放30年我國的年均增長是9.9%,從2001年到2009年這一數字是10.5%。 2005年到2010年,我國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均GDP,基本上都翻了一番,大大超出了我們原來的設想。在對外貿易上,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大家一定還記得,當時我們很多人都曾擔心國內市場會受到極大沖擊。今年已是加入世貿的第10個年頭。回頭看,應該說當時的抉擇是非常正確的和成功的。國外媒體曾這樣評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的產品像潮水一樣涌向世界各地。 ”2001年到2009年,我國進出口貿易年均增長是18.6%,其中出口的增長是19.1%,這樣的增速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見的。目前,我們的出口總額已占GDP總額的33%以上。在進口方面,我們的平均關稅在世界上處于比較低的水平,特別是近年來我國與東盟等國家和地區簽訂協議后,進口產品中零關稅產品的種類越來越多。去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國對世界進出口貿易的貢獻率達到了50%,也就是說去年世界經濟的增量部分有一半以上是由中國創造的。
??? 其次,我們來看城鄉面貌的變化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大家都知道,近幾年是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的一個階段。在交通方面,我們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網絡發展迅速,特別是高速鐵路的建設規模驚人,目前已成為世界上高速列車通車里程最多的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上,西氣東輸、西電東輸、青藏鐵路、南水北調等一批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完工或啟動。城市建設中,大量高樓拔地而起,市政設施不斷完善,城鄉環境明顯提升。另一方面,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十一五”時期,我國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年均增長10.2%,農民的收入年均增長8.3%。在這一因素的推動下,居民的消費進入了一個升級換代的階段,如汽車等一些熱點消費正以過去難以想象的速度快速增長。同時,各方面公共服務不斷加強,特別是社會保障的加強,使廣大人民群眾廣泛受惠于改革發展。
??? 再來談談金融危機。“十一五”期間中國喜事多、大事多、難事多,既有奧運會、世博會,也經歷了汶川、玉樹的地震,舟曲的泥石流和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但我們始終保持了一個較高的增長速度,這一點難能可貴。僅就金融危機來說,我國就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 2008年年底,中央結合金融危機,在經濟工作會議上作出明確判斷:2009年將是中國進入新世紀以來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為應對這一形勢,中央及時果斷的出臺了應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包括總額達4萬億、為期兩年的投資計劃。應該說這一應對是及時、果斷、有力的,在去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下,我國當年的經濟仍保持了9.1%的增長,今年以來我國總體形勢繼續向好。總的看,這次金融危機既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也帶來了一次難得的歷史性機遇,為我國下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保持高增長、低通脹的態勢,進出口、投資、消費都保持了較快增長,財政狀況、企業效益良好,國際影響明顯增強。但也要看到,當前制約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問題還有很多,譬如國際上金融環境還不穩定,國內眾多產品產能過剩、高房價等問題都亟待關注,但相信我們能夠陸續解決這些問題,把我們良好的發展勢頭保持下去。
??? 中國經濟發展仍處在一個快速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 我們知道,“十二五”規劃的《建議》,描繪了未來5年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宏偉藍圖。那么這個藍圖的總體思路、指導思想是什么?
??? “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了“三個時期”的重要判斷:“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是對我們未來五年發展的全面定位。
??? 首先,我們先看“關鍵時期”。現在。我們距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目標還有10年時間,未來“十二五”正處在這10年的前5年,自然是關鍵的一個時期。雖然我們當前我們的經濟發展保持了一個良好的勢頭,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一個國家綜合性、全面的發展程度的體現,它不僅僅涉及經濟的增長,還包括經濟的結構、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生態環境的提升和改善以及縮小城鄉差距、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諸多方面。從這些方面來看,我們還存在許多差距,需要我們做出極大努力。
??? 其次,是一個“攻堅時期”。攻堅,就是說在這個5年,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解決一些非常突出的矛盾,包括一些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比如,我們要改變中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城鄉二元體制,僅僅這一點就是不容易的。建國以來我們長期實行了城鄉分割的管理,在這種體制之下我們出現了特有的“農民工”現象。現在進城打工的“農民工”已超過1.5億人,加上他們的家屬、子女,農村進城的流動人口達到2億以上。在未來5年,我們要改善這種情況,促進城鄉的一體化。此外,還有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等等,這些集中起來就構成了一個艱巨的、歷史性的任務。
??? 第三,“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剛剛談到,這次金融危機給中國帶來了挑戰,但帶來了難得的機遇。未來一個時期,中國經濟能否保持長期的評委較快增長?國外一些學者認為,中國經濟已經保持了30年10%左右的高速增長,在未來將逐漸放緩增長速度,有的學者甚至還提出了 “中國衰退論”。但國際上更多的專家和學者認為中國經濟還能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保持高速增長。我們上面說過,中國經濟發展要克服許多制約因素,但總體上看,中國經濟發展仍處在一個快速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因此我們說中國經濟在“十二五”期間,甚至在更長的一個階段內仍可保持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我們要緊緊把握這一難得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將中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長期的保持下去,而這正是“十二五”規劃的主基調,就是要保持中國經濟長期的平穩發展。
??? 現在,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已經在各大報紙公布。溫家寶總理還就《建議》作了說明。在這里如果我們要把《建議》的總體思路加以歸納的話,大體包括以下幾層意思:一個主題,一條主線,五個堅持或五項重點。
??? 一個主題就是以科學發展為主題。近幾年,中央提出的一個最重大的戰略思想就是科學發展觀,在《建議》中我們首先要貫徹這一重大的戰略思想,將科學發展融入“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
??? 一條主線,就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央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是經濟發展方式的問題。在今年兩會期間,眾多代表提出要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重要的戰略任務。在今年年初,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研修班確定的主題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次金融危機中,我國經濟受到重大沖擊,進一步使我們認識到中國長期以來的這種經濟發展方式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必須轉變我們的經濟發展方式。
??? 《建議》還提出了“5個堅持”,實際上也就是未來5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它包括:第一,堅持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把它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第二,堅持科技創新,把它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第三,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它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第四,堅持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把它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第五,堅持改革開放,把它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
??? 大力提高居民收入,把加速城鎮化作為擴內需的重要方面
??? 明確了總體思路,接下來,我們可以探討一下: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發展將有哪些主要的任務?我們將可能采取哪些重大的舉措?從《建議》來看,通篇除了開頭和結尾,一共分10個部分,而這10個部分就是我們下一步在10各方面的任務。而在這10個方面中,我認為有幾個重點任務值得加以研究和探討。
??? 第一,堅持擴大內需。我們看到《建議》提出“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過去,我們提“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現在則改用“戰略”一詞,二者有什么區別?很明顯,重視程度提高了。正是受到這次金融危機的沖擊,迫使我們不得不轉變經濟的發展方式,將我們未來發展的立足點更多的放在國內需求上。當然,我們對外開放還要繼續擴大,只是要調整國內和國際市場的比重。而擴內需,就必然要求我們既要不斷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又要提高城鄉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既要提高居民收入占整個國民收入的比重,還要提高勞動工資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此外,很重要的一點:我們還要增加人民的的休假時間。
??? 第二,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近些年,我們國家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差距仍然呈現一個擴大的趨勢。我們提出要科學發展,就必須扭轉這一問題,這要求我們繼續加大對“三農”的重視,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注意的一點是,《建議》把加強農村公共服務擺在了一個很高的位置,要求加快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其中包括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各個方面。另外,在這次《建議》中,還有一個重要方面: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相信未來的“十二五”時期,將是中國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時期,甚至我們可以把加速城鎮化作為我國擴大內需的一個重要方面,逐步推動人口向小城鎮聚集。
??? 第三,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目前,我國三次產業發展依然不協調,工業大而不強,第三產業滯后。“十二五”期間,我們要改造提升制造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加快完善生產性服務業體系。
??? 第四,加快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提高“中國制造”的科技含量和國際競爭力。科技,這是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格外強調的一個方面。我們知道,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的出口大國,成為了“世界工廠”。英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曾經都擁有過“世界工廠”這一頭銜,今天這個帽子終于戴到了中國人的頭上,但要看到,我們生產的大部分是低端產品。據說中國目前有80多種產品的產量世界第一,包括電視、摩托車、DVD乃至打火機。同樣,在這次南非世界杯上,大部分人的“烏烏祖拉”、小國旗、甚至是比賽用的足球都是中國生產的,但我們的產品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依賴廉價勞動力而取得的競爭優勢,既缺乏核心技術、也缺乏自主知識產權,更缺乏自己的知名品牌。所以,我們國家在今后特別是“十二五”時期將加大科技的創新,大力發展一些高科技產業。
??? 第五,節能減排,加大對環境的保護。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增長仍主要以數量擴張型的粗放式增長為主,是以大量消耗資源,甚至是污染環境取得的。我在這里舉一個例子:比如煤炭的消耗,2000年的時候我們全國的煤炭產量是13億噸,去年已經達到30.5億噸,9年時間翻了一番多。鋼材也是如此,2000年的時候全國鋼材產量1.32億噸,去年達到7億噸,9年增長了428%,我們用如此巨大的資源消耗來保持目前10%以上的經濟增長,這個代價是巨大的。“十二五”期間,我們需要改變這種落后的發展方式,提高我們的資源利用率,保護生態環境。? 本報記者 王賀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