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年前,他不顧鄉鄰異樣的目光,娶病妻過門。婚后,妻子病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正值而立之年的他不離不棄,當起了“全職保姆”。這對患難夫妻,演繹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 一座收拾得井然有序的農家小院,西廂房前幾盆花草在初冬里依然煥發著勃勃生機,一排排剛剛收獲的玉米整齊地碼放在門前的臺階上。如果不是事先知曉,誰曾想到在這個溫馨的小院里竟然還發生著那么多不幸但又非常感人的故事。
??? 這個家庭的男主人叫李好亮,女主人叫劉清燕。他們共同生活的村莊在平原縣王廟鎮李寨村。
??? 在西廂房的病榻前,筆者見到了臥病在床年僅35歲的劉清燕,丈夫李好亮正小心翼翼地喂她喝水。自四年前病臥床榻,李好亮的角色就由丈夫變成了“全職保姆”,從沒有一句怨言。聽說筆者前來采訪,這位年僅31歲的“好男人”憨厚地笑了:“真的沒有什么可寫的,換作誰都會這么做。”
李好亮悉心照顧妻子
日子雖然清貧,但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沖破世俗樊籬癡情小伙娶病妻過門
??? 劉清燕的娘家在王廟鎮劉寨村,與丈夫的村莊僅有幾里路程。1999年夏季,尚未成家的劉清燕在一次給玉米苗打藥時,感覺左胳膊肘關節疼痛,一家人都以為是勞累過度,就給她貼了幾副傷濕止痛膏,但收效甚微。后來,父親帶她到醫院做了檢查,診斷結果是風濕性關節炎。
??? 至于是如何患上這一病癥,連劉清燕自己都想不起病因,家人懷疑是吹電風扇所致。本以為就是個普通的小毛病,不料劉清燕的癥狀在吃過幾服藥后非但不見減輕,還引發了其他關節的疼痛。自此,劉清燕年紀輕輕就與藥品脫不開關系,常年服藥,病癥還是時好時壞,而且還干不了重活。
??? 轉眼,劉清燕到了該出嫁的年齡。知道劉家女兒是個“病秧子”,很少有上門提親的人。28歲那年,有媒人給李寨村24歲的青年李好亮提起這門親事。
??? 李家經多方打聽,得知劉清燕患有風濕性關節炎,不能干重活,打心眼里不同意這門親事。可李好亮見過劉清燕后,聽說了她幾年來的痛苦病程,覺得劉清燕應該找個溫暖的港灣來減輕病痛,而自己就是她所要找的人。
??? 最初,父母不是很同意李好亮的選擇,認為媳婦將來是兒子的累贅。可李好亮卻是鐵了心非劉清燕不娶。最后,家人尊重兒子的選擇,定下了這門親事。對此,鄉親們甚是不解:“又不是家里窮說不上媳婦,怎么找了個‘病秧子’呢?”“關節病不好治,媳婦進了門就是娶了個‘藥罐子’啊!”
??? 對于鄉鄰的議論,李好亮卻不為所動,他樸實地說:“人都是吃五谷雜糧,誰還沒個病痛啥的,難道有病的姑娘就嫁不出去啊,清燕有病我掙錢給她治。”
病魔無情來襲病榻前丈夫堅守愛妻
??? 正如鄉親們所言,李好亮確實娶回家個“藥罐子”,劉清燕一日三回藥不離口,而且生活上也是格外小心,怕冷怕潮,家里地里的重活都不能干。對此,李好亮從沒后悔過。他說,進了一個門就是一家人,兩口子就得互相體諒,相互照顧,恩愛就是福。
??? 結婚頭兩年,劉清燕還能在家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李好亮除了侍弄好家里的10畝土地,還要到建筑工地打工掙錢貼補家用,給妻子買藥治病。生活上,他對妻子照顧得無微不至,盡量不讓妻子受涼受潮,他還時常給妻子講些外面的新鮮事和小笑話,以此減輕妻子的心理壓力。盡管每天大量服藥,可劉清燕的病情非但不見好轉,卻越來越重。
??? 由于長期服藥帶來的副作用,劉清燕的腸胃和心臟都不好,后來止痛藥也起不了多少作用。到2006年,她身體各部位的關節開始腫大、僵硬,疼痛也隨之加劇,成為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后,行動不便的劉清燕不得不臥病在床,成為只能說話不能活動的“活死人”。
??? 類風濕性關節炎被醫學界稱為“不死的癌癥”,也就是說,年紀輕輕的劉清燕后半生將一直與床榻為伴,站起來的可能性幾乎沒有。看著剛會蹣跚學步的兒子,想想丈夫對家庭的付出,劉清燕內心很是絕望,她想到過放棄,嘗試著離家出走,可最終還是被丈夫無聲的愛給感化了。為了給妻子增添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李好亮像哄孩子一樣,經常對她講那些知足常樂、堅強勇敢的故事,鼓勵妻子戰勝病魔。為了在家精心照顧妻子,李好亮辭去了建筑隊的工作,每天堅守在妻子的病床前。夏天天熱,妻子也不能見風,更不能吹電扇,李好亮在像蒸籠一樣的屋子里照顧妻子。剛剛進入秋季,他就給妻子燒上熱炕,裹好被子,生上爐子,不讓妻子受一絲風。
??? 為了給妻子治病,李好亮多方打聽著名的醫院專家和治療的偏方,不放過一次機會。有一次,他聽說在高唐縣梁村鎮有位老中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效果不錯,就騎了摩托車去100多里外的地方,多方打聽到老中醫的住址,給妻子開了幾服中藥。
??? 由于妻子常年服藥所帶來的身心影響,最后到了看到中藥就吐的地步,李好亮就像給孩子喂藥一樣,擱上白糖,一勺一勺地給妻子喂下去。為了讓妻子吃上可口的飯食增強體質,李好亮自己學會了包餃子、蒸包子、烙油餅。
為了節省家庭開支,他給妻子孩子做好吃的,自己卻一口也舍不得吃,每頓飯幾乎都是吃饅頭就咸菜。每當妻子問他,他總是笑著說:“我還年輕,體格好著呢,吃得差點垮不了。”盡管話是這么說,可有好幾次李好亮卻因營養不良暈倒在田地里。
為愛不離不棄愿做妻子一生的拐杖
??? 醫生說,妻子今生或許都不會站起來了。鄉鄰說,算了吧,你照顧她這幾年也算仁至義盡了,趁年輕離婚再找一個。妻子說,好亮,咱不治了,讓我走吧,你好再找個好女人。李好亮說,放棄你,我就不是個男人!
??? 俗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何況李好亮還是個剛過而立之年的人。可是,人們的議論和猜測都只是個人的一種臆斷,李好亮從來都沒有想過放棄!
??? 不能外出打工,李好亮家庭的唯一收入就是10畝糧田。為了既能照顧好妻子又不耽誤農活,他憑借所學的電氣焊手藝,自己焊制了兩個小拉車,第一個拉車是裝運農具農資的,第二個拉車就是專門拉妻子的。每天下田前,他就在摩托車后掛上第一個小拉車,再在第一個拉車后掛上第二個小拉車,車體總長10多米,成為一個一拖一掛的“新型車”。于是,大街小巷、田間地頭就多了這道別樣的感人風景。
??? 妻子生活不能自理,不能一個人呆在家里,每天外出,李好亮就用小拉車帶上妻子。他小心翼翼地將肢體僵硬的妻子抱上車,然后裹上厚厚的棉衣被褥出發。為了減輕道路顛簸給妻子帶來的疼痛,李好亮到了難走的路段就推著摩托車前行。趕上麥收秋收地里活多,他就和妻子在地里吃飯,給妻子帶的是面包餅干,自己卻吃冷饅頭喝涼開水充饑。家里的重擔全都落在了李好亮一個人身上,麥收干通宵、秋收干到晚上12點是常有的事。
??? 妻子從小就喜歡花草,在她臥床之后,李好亮就把屋子布置得像花園一般,床頭上、窗臺上、桌子上,甚至墻壁上,都擺滿、掛滿了從鄰居家要來的花草,一年四季李好亮都想方設法不會讓花草枯萎。這滿目的綠色煥發著勃勃的生機,這旺盛的生命力也給妻子以堅強與勇敢,讓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妻子說,去年丈夫大老遠特地從親戚家要來一株情人草,在他們的精心侍弄下,現在都長滿了一個大大的花盆。沒事的時候,倆人就會默默地看著這株情人草生長,回憶那些美好的往事,聽收音機里那一首首浪漫的情歌。這株情人草見證了兩人忠貞不渝的愛情,更見證著李好亮對妻子無微不至的愛。
??? 家庭的變故讓孩子過早地懂事。李好亮6歲的兒子自己學會了吃飯、穿衣服、做簡單的家務,放了學還學著爸爸的樣子,給媽媽捶腿揉背。劉清燕說,她最對不起的除了丈夫就是孩子,由于自己給家庭帶來的負累,兒子不能像同齡人那樣吃好的穿好的。有一次,兒子看到別的伙伴在吃零食,就跑回家哭著埋怨媽媽,說媽媽不給自己買好吃的。看著尚未懂事的孩子,想想自己給家庭帶來的負擔,劉清燕摟著孩子抱頭痛哭:“孩子,媽媽對不起你,等媽媽病好了就給你買好吃的。”“媽媽,我不要了,我就要你站起來陪我玩……”站在一旁的李好亮再也抑制不住自己,跑出屋門任憑淚水肆意流淌。從那天起,他為兒子和妻子每天訂兩袋牛奶,自己寧可少吃一口飯,盡可能地省出錢來給娘倆買點好吃的。
??? 李好亮照顧病妻成為家喻戶曉的事,他也因此成為鄉鄰的楷模和榜樣。鄰居有意無意間幫他家一把,今天這家送把菜,明天那家幫個忙。鎮民政部門還為他家辦了低保,鎮計生站也與李好亮一家結成了幫扶對子,定期給予資助。
??? 有了丈夫的愛,有了親人的愛,有了社會這個大家庭的愛,也增強了劉清燕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談到今后的路,李好亮深情地對妻子說,“放心吧!清燕,我會是你一生的拐杖,只要我沒有倒下去,你就會永遠倚靠在我身邊!”
□通訊員? 相子瑞? 李靜? 郭書華? 李慶霞?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