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許丙峰在教孩子們學習武術基本功
他自幼酷愛武術,曾和影視巨星李連杰、武術名家孫建魁同班學習;他從1969年開始,連續40余年義務舉辦武術培訓班,弘揚國粹。“我教武術不是為了發財,而是希望喚起人們對中華傳統武術的重視,幫大家強身健體,希望中國功夫后繼有人!”他就是臨邑縣退休教師許丙峰。
黃昏時分,在臨邑縣臨盤街道前宋村文化大院,一群人或蹲馬步、或練踢腿、或耍長矛、或舞大刀,既有壯年男子,也有六歲小兒,還有七旬老翁,“黃發垂髫,怡然自樂。”好一幅和諧的畫卷!而它的發起與組織者正是許丙峰。
許丙峰是臨邑縣臨盤街道前宋村人,生于1949年,祖父和父親都精通武藝,是早年拳房的教練,可謂出身武術世家。受家庭熏陶,許丙峰8歲開始習武,聰穎的天資加上刻苦勤奮的練習,使得他技藝日益精湛,11歲便能正式“出場”,在周圍村莊小有名氣。
1969年,許丙峰看到村里很多孩子沒人管,到處亂跑,并且農閑時很多農民無事可做,便萌生了創辦武術班的想法,打算免費教授大家武術,一方面弘揚國粹,將武術精神發揚光大;另一方面號召人們習武健身,培養健康情趣。“為什么義務辦武術班,不僅賺不了錢還要賠錢,我這兒通不過!”已經有了女兒的妻子一百個不愿意,但許丙峰心意已定,想盡辦法說服了妻子,辦起了培訓班。培訓班成立之初,許丙峰利用農閑時節在周邊黃家、柳家、營子等村“打場”,看到他不凡的身手,許多愛好武術的群眾紛紛加入到學習隊伍中來。許多人因此勸許丙峰收取學費,他斷然否決:“我教武術不是為了發財,而是希望喚起人們對中華傳統武術的重視,幫大家強身健體,希望中國功夫后繼有人!”
1970年,許丙峰考入臨邑師范學校中師班。在慶元旦文藝匯演中,許丙峰表演的武術獲得了師生的一致喝彩,大家紛紛起立、長時間鼓掌,時任師范學校校長給予了極高的評價。1971年,經臨邑師范學校和縣文體委推薦,許丙峰作為全縣惟一人選,被選派到省武術隊進修,有幸與赴濟南參加全國武術比賽的影視巨星李連杰(當時8歲)、武術名家孫建魁(《少林寺》醉棍扮演者)同班學習。許丙峰虛心向同學和老師請教,認真鉆研、反復揣摩,功力和技巧大有長進,熟練掌握了通臂拳、梅花槍、三節棍等59套武術。自1971年至1992年,許丙峰多次被邀請參加縣、市(當時稱地區)武術比賽,屢次獲得前三名的好成績。
從臨邑師范學校中師班畢業后,許丙峰正式成為一名教師,學生便成了他義務傳授武術的主要對象,走到哪里就把義務武術培訓班帶到哪里。隨著許丙峰的名氣越來越大,前來學藝的人越來越多,甚至禹城、平原等地的學校都慕名請他去當教練,他也堅持不收一分錢,有的父老鄉親覺得過意不去,過年過節時自發給他送一些土特產,都被他婉言謝絕。
為辦好自己的武術培訓班,教好孩子,許丙峰不僅自費購買了刀、槍、劍、棒等器械,還經常留學生在自己家吃住。學生許杰、宋佃學等離家既遠家里又窮,但每天都準時跑去武術班習武。“武術不是別的東西,‘要想學得會,跟著師傅睡’。”許丙峰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怕傷了他們的自尊心,就善意地規勸他們。就這樣,他們整個暑假在許
61歲的許丙峰耍起120余斤的純鐵大刀虎虎生風。
丙峰家免費吃、住、學。據許丙峰粗略估計,這些年來為了習武,在他家免費吃住過的學生就達320余人。
2006年,許丙峰內退了,退休后的他便把全部精力放到了自己的義務武術培訓班上。他生怕自己掌握的技藝以后失傳,特意請人把自己精通的各路拳術的套路記錄下來,編輯成了《武術套路》一書,并刻成光盤。“習武在于強身健體,武德是最重要的!”這是許丙峰收徒的原則。在參加培訓班前,許丙峰都要求每一個學生填一份考核表,寫明習武原因、家庭情況等,經考察如發現動機不良馬上拒之門外或逐出師門。曾經有一個北京來的紡織廠的老總,多次出高薪邀請許丙峰前去教授武術,被他婉言謝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40余年來,許丙峰可謂“桃李遍鄉親”,他的學生遍布全縣四五個鄉鎮、三十余個村莊,甚至周邊縣市,達3500余人,既有學生、教師和農民,也有行政干部、企業經理,都成了國家的有用之才,并且大多熱衷于社會公益事業。許丙峰所在的村修公路,已是大企業老板的學生許杰、宋佃學等帶頭捐款上萬元。每年初一,許丙峰五湖四海的學生不約而同地去給他拜年,家里六七桌都坐不開,成為前宋村獨特的一景。
“我現在60多歲了,每天早上還是堅持用涼水洗澡,一年到頭基本不生病,習武使我受益終生!”采訪即將結束,許丙峰說,“讓更多的人通過習武有一個強健的身體,弘揚國粹,這是我舉辦義務培訓班的目的,也是我最大的樂趣!只要我能動得了,有生之年就會堅持把義務武術培訓班繼續辦下去!”
□高德剛 鐘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