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禹城市梁家鎮夏莊村邊的公路上,經常看到一位老者義務養護公路……他就是夏莊村退休黨支部書記——甄國棟。
當兵十年,練就一身本領
??? 1958年,時年21歲的甄國棟告別家人,光榮入伍。他在部隊刻苦訓練,從一個農村娃成長為全連的模范兵。作為一名工程兵,他跟隨部隊開山修路,一年四季野外作業,足跡踏遍了整個齊魯大地。
??? “那個時侯,自己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白天野外干活,晚上就啃書本知識。 ”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老人心里充滿自豪。
??? 就在他當兵的第4年噩耗傳來,父親因3年自然災害餓死。他忍著巨大的悲痛,心里堅定一個信念: “我一定要改變家鄉困境!”說起這些,甄國棟眼里充滿了悲傷。從此,他對工程技術更加刻苦鉆研,治水、修路的技術日益提高,并光榮入黨,后來擔任了連長。
村官廿載,帶富一方鄉親
??? 1968年,甄國棟從部隊轉業。根據他的專長,上級推薦濟南鋼鐵廠、北京鐵路局等5家單位讓他挑選,可他一想到貧困的家鄉,就毅然舍棄了“鐵飯碗”,背著鋪蓋卷回到了村里。
??? 他回到家鄉的第二天,當地公社就委任他為村干部,他一干就是20年。他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帶領大家富裕上,平地、治河,決心把靠天吃飯的土地變個樣。
??? 在挖河修渠過程中,甄國棟專揀推車、扛包之類的重活干。 “共產黨員要往頭里跑。”在甄國棟的帶領下,夏莊村用3年時間整平土地,又用兩年時間修好水渠, 5年后,全村千畝耕地就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鄉親們吃上了白面饅頭。
??? 71歲的村民陳在水說: “那會兒,連窩窩頭都吃不飽的鄉親們能夠吃上又大又白的饅頭,感覺就像做夢。”今年55歲的徐德元是當時村里的文書,他說: “甄國棟治水的本領在全鄉是出名得好,還被縣領導請去當治水專家呢。 ”
??? 70年代末期,甄國棟帶領全村的男勞力出義務工建學校,10間瓦房的學校成為當時全縣的一大新聞。 80年代初期,他又領著大家安上電,從此全村告別了煤油燈。
??? 比甄國棟小8歲的妻子苑芳枝,談到自己的丈夫,她埋怨中充滿驕傲:“當村干部時,他做啥事都帶頭,去外鄉治水,一去就是40多天。 ”
??? 80歲的村民王樹春說:“甄國棟最大的特點是無私奉獻、處處為公,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白天和社員一起干活,晚上與村干部商議村里的大事小情。”
安貧樂道43年,一生姓“黨”
??? 剛回老家時,甄國棟家住的是3間坯房。而這3間房子還是父親去世那年,部隊來人蓋起來的。當年3間房子住著8口人,這一住就是25年。直到1987年大女兒結婚才重新翻蓋了房子。后來,大女兒意外去世,舍給老人一個3歲的孩子。二女兒嫁到了相鄰鎮的一個村子,回來照顧他的機會也不多。
??? 兩位老人帶著外孫靠不到5畝地的收入生活。盡管生活困難,甄國棟卻從沒向組織張過一次嘴。如今甄國棟已經74歲,外孫去北京打工。
??? 現任村支書徐德元說,甄國棟的家境不好,仍舊住在低矮的坯房里,可是他每年還按時交黨費,汶川地震時,他第一個捐款。村外的公路年久失修,他就常年義務當起護路工,一堅持就是15年。□邢飛飛 卲麗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