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鵬舉工作中
崔鵬舉的作品《滾滾長江東逝水》
崔鵬舉的作品
崔鵬舉的作品
崔鵬舉的作品
2010年德州市首屆文博會上,一幅氣勢恢宏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木刻作品在眾多展品中獨樹一幟,引得眾人圍觀。作品之所以吸引如此多的目光,不僅僅因為它是我市少見的現代刻字藝術,更是由于作者獨特的創意。這幅作品的創作者是崔鵬舉,他在現代刻字領域成績非凡。崔鵬舉說,現代刻字內容不同,刀法不同,作品不講線條,講究氣勢,所以構思很重要。根據所刻內容,注重整體肌理效果,以刀法襯托內容。《滾滾長江東逝水》完全是他自己的創意,沒有任何參照,整個創作過程歷時1個月,光草稿就打了十余篇。該作品利用書法的重疊,表現滾滾長江的氣勢。
在父親的影響下,崔鵬舉自幼愛好書法。1989年初中畢業后,他到書法函授大學學習書法。2000年,崔鵬舉所在單位破產,于是他自己開了一家刻字店。當時主要是傳統刻法,他的作品多是牌匾屏風、飾品掛件等,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一個偶然的機會,崔鵬舉看到了一本刊物上刊登的現代刻字作品,他的心為之一動,萌發了學習新藝術表現形式的想法。
刻字,包括傳統刻字和現代刻字。傳統刻字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大致經歷了殷商的甲骨、兩周的金文,秦代的勒石,漢魏南北朝的碑碣以及唐宋以后的刻貼、楹聯牌匾,還有延續至今的碑林。現代刻字藝術興起于上世紀60年代,是一種具有原創性的藝術表現,其形式是獨立的,是作者以心靈觀照世界的過程中,依一定的物質材料和工具,運用審美能力和技巧,把內心世界與審美對象相互作用、相互結合,充溢著激情與活力的一種不可重復的創造性勞動。現代刻字藝術是一種集漢字、書法、雕刻、美術、工藝等于一身的綜合性造型藝術。1991年,中國書協刻字研究會成立,現代刻字藝術在我國書壇獨放異彩。
人們都說,崔鵬舉是一個意識超前、勇于探索、善于學習的人。2000年,德州搞木刻的很少,崔鵬舉來到濟南參加山東省首屆刻字培訓班。正規的培訓,使他的刻字技藝產生質的變化。崔鵬舉又是一個很細心的人,他留意生活中的自然萬物,并記錄下來,用作作品主題。他先后4次參加全省和全國書協舉辦的刻字學習班。他的作品入選省和國家刻字展,我市的現代刻字藝術實現了零的突破。
崔鵬舉認為,刻字作品最終打動人的還是其依仗書法藝術的魅力而表達出的具有文字性的意境美,而非作品外的表現與裝飾手法。現代刻字處處顯現漢字的豐富內涵。他的作品,通過文字結構,線條的質感,色彩的調配,皮鑿痕跡的把握,以及對虛實的運用而形成的剛柔、疏密、繁簡、藏露等變化,力求使整體作品達到氣韻生動,能夠表現出樸素、平淡、自然美的意境。
他說:“玩物也可立志,玩兒也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在尺余的木板中營構自己自由的精神世界,在這一刀一刀中可以品味至深至奧的玄理,甚至從中感悟人世間的悲歡與浮沉。刻字之于我,與其說是藝術創作,不如說是有感而發,興之所至的玩樂游戲,自得其樂。”十余年來,崔鵬舉浸淫在鑿刀與木板之中,樂此不疲。每當響起咚咚的敲打聲,跟隨者鑿刀進入模板時的節奏,連同紛飛的木屑,快感便油然而生。□記者 楊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