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劍明古色古香的家
徐劍明和他的藏品
徐劍明在文物發現現場
??? 他是一位退休的老中醫,辛苦了大半輩子,本來可以在家中享清福,卻有一種力量讓他不顧年邁,利用一切業余時間,不計任何利益回報,為了保護地方文物、保存地方史料四處奔走。他就是文史愛好者徐劍明。
◎狂熱的文物守護者
??? “我在城北一村里發現了一些文物,想請你去看看。如果可以的話,請幫忙到文物部門呼吁一下,把它們保護起來。”3月11日,徐劍明和記者相約來到到德城區周邊的一個小村莊去看文物。
????路并不遠,但非常難走。徐劍明騎著自行車,帶著一把舊鐵锨,帶記者來到了當初他看到文物的地方。文物已被垃圾掩埋,現在是否還在原處?誰也無法確定。徐劍明二話不說,開始在自己預估的位置一點一點地挖。
????成片的垃圾污物上,磚頭樹枝覆蓋著,徐劍明不嫌臟,不怕累。陽春三月,乍暖還寒,徐劍明汗如雨下。他脫下褂子,摘掉帽子和口罩,賣力地挖著。
????畢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腳下的雜物又很難清理,挖掘的進展十分緩慢。旁邊圍觀的村民都說:“你這么挖太費勁了,還不得挖到天黑!”但徐劍明卻一言不發,依舊悶著頭地干。
????終于,一塊石板呈現在大家眼前。徐劍明找老鄉借了水來沖洗,想看看石頭上刻的字。這時,一位老鄉說:“這塊沒有字,再往北邊挖一點還有兩塊,那才是有字的,好像是清朝的呢!”已經證實了文物的存在,他趕緊又把挖出來的東西進行回填。“老哥,費這么大勁挖出來了,你這是干啥?”面對圍觀群眾的驚異與不解,他耐心地說:“這些東西我們弄不走,也沒有權利弄走。要挖走,必須得是國家相關部門!文物是國家的,私自弄走是犯法的。我把它填好是怕別人偷走,是對它的保護。”他一遍遍地叮囑群眾,除非文物管理部門來人,否則誰也不許動!
????歸途中,記者了解到,多年來,徐劍明總是一有機會就到處去尋找歷史和地域文化的蛛絲馬跡。一旦發現文物,他就會向文物保護部門提供相關的信息。
????如今,記者已將徐劍明提供的信息轉達文物保護部門。區文物局已認定,徐劍明發現的文物雖然沒有直接的經濟價值,但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文化價值。文物部門已經開始和村民協商如何發掘和保護石碑的具體事宜。
◎熱衷家鄉文化的老中醫
????這樣的一個人,他是研究歷史的教授?還是文物專家?都不是,徐劍明只是一名退休的老中醫,他只是一個業余的歷史文化愛好者。
????“沒事的時候,我喜歡看書。最近我剛剛用了半年的時間看完了資治通鑒。”徐劍明說,“我喜歡十大古曲,像《陽關三疊》、《高山流水》等等。我曾向龐玉珠老師討教古琴的相關知識和技巧。雖然唱不了,但我也喜歡京劇,因為京劇里面含有大量的傳統文化要素,唱詞也像詩一樣。除此之外,我的愛好就是文物鑒賞了,像文房四寶、古木家具、古玉器、陶器、瓷器、名人字畫等,都是我的珍愛之物。”
????走進徐劍明家,就好像走進了歷史文化長廊:八仙桌、太師椅、舊式的陳列架、中藥柜;正對門的墻中間是一幅畫,兩邊對聯上寫著“千秋大業勤為主,子孫世代孝當先”;畫的下面,中間是一尊唐三彩駱駝,兩邊各是一尊景泰藍的將軍罐;八仙桌上按老規矩擺著父輩和祖輩的牌位……“我對傳統文化很感興趣,這大概是受我父親影響吧。”徐劍明說,“我和父親都深深地熱愛著家鄉的土地,熱愛著家鄉的歷史和文化。”□記者 王曉松?攝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