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甫圣在為患者把脈。
??? 現年61歲的張甫圣,是臨邑縣衛生系統的一名退休干部。
??? 2001年,張甫圣從臨邑衛校校長位置退下來之后,開始專注于慢性疑難病癥的研究。他精心研讀了著名中西醫結合腫瘤專家張代釗的中醫微調抗癌理論。
??? 張代釗驚奇于他對中醫藥抗癌理論的獨到見解,建議他到中日友好醫院進修臨床學習。此后,張甫圣精心揣摩張代釗教授的學術思想和臨床醫療技術。張甫圣撰寫的論文 《調補脾胃法在晚期腫瘤治療中的運用》發表在國家權威學術期刊 《中國臨床醫生》上,深得同行好評。
??? 有人說:三分之一的腫瘤病人是嚇死的。針對 “談癌色變”的普遍心態,張甫圣主張 “治病先治心”。他運用中醫辨證論治理論實施救治,緩解了不少中晚期腫瘤患者的病痛,使他們增強了與病魔作斗爭的信心,重新看到了生命的曙光。
??? 2007年夏,身患肺癌的興隆鎮王某找到張甫圣,求他開幾副草藥,讓他再活3個月就行。 “哎,俺知道得了這病,沒多大活頭。 ”
??? 張甫圣問:“為啥只活3個月啊?就要娶兒媳婦了,不想抱孫子了? ”簡短對話,張甫圣了解到王某患的是小細胞肺癌。 “這種病是慢性病,發現得早,化療效果會很好,關鍵是你要有信心和勇氣,不能嚇倒。現在抗反應藥的效果好,沒啥痛苦,也花不了幾個錢……”經過一番耐心開導,王某同意住院化療。張甫圣又把名片給了他,“悶得慌就給我打電話,咱倆嘮嘮嗑。 ”
??? 此后,差不多每個晚上他和王某都要通電話,或問候一下,或安慰一番,或叮囑飲食禁忌等等。隨著情緒好轉,王某的病情也一天天好轉。 3個月后,王某特意帶著老伴、兒子去感謝張甫圣。張甫圣欣慰地說:這就是化療加 “話”療的效果!
??? 2008年秋,身患食道癌的河北省冀州市離休干部薛某慕名前來求診。診后薛某說: “我是離休干部,定點醫院是我們市中醫院,可以全額報銷,在您這里拿藥報不了啊。”張甫圣免費給他診斷,并開了藥方,對他說:“診斷費我一分也不要,你拿著藥方去你們市中醫院拿藥,打電話告訴我服藥后的病情變化,一個月后來復診就行。”一個月后,來復診的薛某面色紅潤、腹脹泛酸癥狀消失了,體重增加了2公斤。繼續調理3個月后,身體恢復了健康。
??? 為了幫助基層解決疑難雜癥,他定期坐公交車到鄉鎮醫療衛生站所坐診,從不給基層增添負擔,從不擺架子,有時甚至坐著摩托車,深入偏遠社區診治病人。張甫圣的診治原則是:能吃藥片治好的,絕不給扎針;能扎針治好的,絕不輸液。不需要吃藥的,他就為患者提供一些食療方法或偏方;需要做檢查的,他主動推薦醫院、科室和大夫,減少患者就診的盲目性。
??? 患者送來的錦旗整齊地卷放在張甫圣臥室的掛衣廚里,一面也沒有掛在診所里。
??? 他說:“群眾的心意咱不能拒絕,但不能把榮譽掛在診所里。咱是個黨員,一舉一動要對得起這身白大褂、對得起胸前佩戴的黨徽!”
??? □文/圖 陳金山 齊兆學 李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