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木人在展示自己的作品。
本報記者 王志偉 攝
??? 唐木人,名萬武,字一木,號木人。 1969年生,夏津縣人。自幼受家境熏陶,拙書學畫,癡于刻。自1985年始潛心金、石、木刻,歷練20余年不綴。
??? 2009年創立木人堂刀筆畫藝術館;2009年9月其作品獲新中國成立60周年冀魯六城市書畫聯展二等獎;2010年8月獲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指定禮品;2010年9月獲“建行杯”第八屆山東省旅游作品創新設計大賽優秀獎;2010年9月獲“好客山東”省旅游作品十佳品牌。
??? 走進位于董子文化街木人堂的刀筆畫藝術館內,迎面而來的是輕柔的古典音樂,儒雅的文房四寶,墻壁上懸掛的唐木人先生的木刻刀筆畫作品。透過這些刀筆畫,能一覽山川的秀麗,能品讀生活的壯美,更能夠感受到“刀鋒”下的大智與大美。
??? 以刀代筆,以木為紙,唐先生的刀筆畫藝術自成一派,他將傳統木刻藝術與書畫藝術相結合,將筆墨意韻全色全意以木刻形式表現,構圖巧妙,講究韻味。
??? 受父輩影響,唐先生在十幾歲時,就開始自學研習木刻,最初是臨摹。他最喜歡臨摹徐悲鴻的馬,它們給人生機和力量,表現出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唐先生將自己的心境融于其中,并賦予新意。他把自己在追求藝術中所表現出來的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融在 “刀鋒”中。那幅 “馬”不再是抗日戰爭時的憤怒和咆哮,而是唐先生在追求藝術道路上前進的動力和歡悅的心情!
??? 隨著技藝的嫻熟和藝術造詣的提高,唐先生更加看重創新。每次創作一幅新的作品,唐先生都要將自己反鎖在創作室中,關掉手機,完全沉浸在木刻的世界里,將自己全部的情感傾注其中,沖、切、刻、鏟、壓、暈、 鑿、 挑,隨著刀鋒的起起落落,生命中的喜怒哀樂便在刀下完美詮釋。心情愉悅時,裊裊炊煙、青磚小瓦便是他情感的寄托;心情激動時,千山萬壑、險峻磅礴如排山倒海般展現……
??? 可令人不解的是, “功成名就”的唐先生現期的刀筆畫作品,卻顯得很“俗氣”。題材多是些 “牡丹荷花”、 “福祿壽喜”、 “梅蘭竹菊”、“松鶴山水”……他說:“社會和諧,生活安康,我的內心洋溢著幸福和寧靜,這些‘俗’,在我眼里就是雅,它最能體現我現在的創作思想和心境。 ”唐先生是將安寧、幸福和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感寄托于創作中,反映在作品里。他希望見到作品的人能品味出其中的“味道”,產生共鳴。出于對生活的熱愛,唐先生使這些在別人眼里略顯“俗”的題材,盡現出了新的生機。
??? 唐先生從來沒有拜過老師,不是他自以為是,而是他認為自由的創作環境能讓自己的心境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沒有門派的束縛,沒有世俗的羈絆。唐先生最看重的是作畫時的 “心境”,他認為好的作品必須是作者將情感傾注在其中,這樣藝術才有生命,冰冷的 “刀鋒”下才會有感情。□見習記者 袁芳 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