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時,高老師偷著按摩疼痛的腿
??? 31年前,高明英以幾分之差高考落榜,神情黯然地回到了村子里。
??? 剛好村子里的學校缺老師,老校長希望她能夠到學校代課。那一夜,高明英失眠了。
??? 高明英的父親是一位小學老師,母親身體一直不好,家里一共姐妹五個,她是老大。在那個全家人靠掙工分吃飯的歲月里,家里能有一個勞動力顯得格外重要。一邊是地里、家里的活都等著她去做,一邊是三十多個學生沒有老師上課。
??? 猶豫不決時,父親給了高明英很大的支持。
??? 于是,17歲的高明英成了一名代課教師。原本打算干一兩年的她,沒想到這一干就干了31年。
??? 這些年,高明英從代課老師轉為正式老師,如今年近五十歲的她身患重病,但她依然奮戰在農村基層教育戰線上。
??? 記者偶然間聽說了高明英的故事,決定去拜訪她。
沒有器材的快樂體育課
??? 4月15日,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記者來到陵縣西馬村,一所看上去像民宅的院子里不時傳出孩子們歡快的笑聲,村民說,這里就是西馬小學。
??? 院子里,26名高矮不一的孩子站成四排,他們正在上體育課,跟著老師做簡單的運動操。
??? 高明英患有嚴重的股骨頭壞死,走路一跛一跛的,她時不時走過去糾正孩子們做操的姿勢。做完操后,孩子們開始玩老鷹抓小雞的游戲。高明英雖然不參加游戲,但總是張開雙臂在周圍站著,就像老母雞保護小雞那樣。
??? 她,是這所學校唯一的教師。“老師,我們玩蹺蹺板行嗎?”在得到高明英的許可后,孩子們飛快地抬來了一根碗口粗的木杠,從學校鐵柵欄門的圓口處穿過去,就成了他們所謂的蹺蹺板。之后,兩個孩子一組,快樂地玩著“蹺蹺板”。環顧這所小小的學校,沒有一件體育器材,孩子們卻在體育課上玩得高興而又盡興。
她是26名學生唯一的老師
??? 下了體育課,孩子們休息10分鐘后,高明英又開始上課。
??? 教室只有一間,20多平方米,墻面很干凈,孩子們的課桌像是用了很多年。黑板是由水泥制成的,刷的墨汁。孩子們整整齊齊地坐在凳子上聽高明英講課。“圓圓大綠盤,浮在水面上,水珠拿它當搖籃,小魚拿它當涼傘。小朋友們猜猜,這是什么?”高明英上課一開始就用謎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是荷葉,是荷葉!”孩子們用稚嫩的聲音爭先恐后地回答。“真聰明,就是荷葉。今天我們的語文課就講《荷葉圓圓》。”
??? 26名學生都是一年級的孩子。“前幾年鄉里為了更好地統籌教育,將二年級以上的孩子都集中到鎮上的中心小學了。一年級的孩子因為年齡比較小,很多家長接送也不方便,依然還在本村上課。由于農村教師資源緊缺,所以這里只有我一個老師。“高明英是一名” “老師,語文、數學、美術、音樂、體育等全能課都是她一人為學生們上。對于這樣的教學環境,高明英很知足:“現在已經很好了,原來的時候條件有限,教室也不如現在的好。好幾個年級的學生在一個班上課,是個‘復合班’,一天下來很累。”
身患腫瘤,她依然不離講臺
??? 2008年暑假,上級組織教師查體,高明英被查出患肺部腫瘤,并且須立刻做手術。這一事實猶如晴天霹靂,讓高明英全家不知所措。經不住家人的勸說,她在德州腫瘤醫院做了手術,接著是六個療程的化療。這段時間不僅花去了近10萬元,她的健康更是受到了極大的損害。
??? 醫生說要靜養,親戚朋友及家人勸她不要上班了,女兒含著淚說:“媽,我不考研究生了,我掙錢,您休息吧!”高明英沒有吱聲,但心里卻是翻騰,不上課了,不上班了,不知怎的,心里難受的滋味不比做手術時輕。丈夫在一旁看著,著急地說:“你是不是哪輩子沒教過書啊?養病要緊啊!”她說:“是啊!下輩子我就不可能教書了,更當不上一名優秀教師了。”
??? 高明英在北京拿了一個月的中藥,還沒吃到一半的時候,她的同事谷文美老師患了小腦萎縮癥,不能繼續教學了。古老師走后,高明英硬撐著在第二天來到了學校,給孩子們上了一節課。下課后,她給鎮上的中心小學校長王清水打了電話,校長很吃驚,“行嗎?”“我行!”其實,那時候化療剛剛做完,高明英渾身無力,因為刀口的原因,也不能做大的動作,還要配合著吃中藥,身體才能漸漸恢復。一年級的“包班”,對當時的高明英來講,工作量不小。本來是校長照顧,安排了她和谷老師兩名教師,沒想到谷老師不能教了,只剩下了她一個老師,她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在這里,我總被感動著”
??? 高明英說,在西馬村教書,她總被學生、家長及周圍的一些人和事感動著。“這里,有一種家的溫暖。”
??? 西馬小學是一所回族學校,“開始來這里工作時心里有些芥蒂,但在過去工作歷程看來,相處歲月里,他們給了我很多溫暖,也有真誠樸實的鼓勵”,簡單平淡生活里的一點一滴,卻有感動和善良。兩年前,一個叫馮峰的學生由于家庭的偏愛,沒上幼兒園,身體多病,到了一年級不寫字、不做題,經常和同學們打架,還哭個沒完,抽氣、抽風。為了這個孩子,她回到家一邊煎藥,一邊查有關資料,看看這種學生的心理障礙是什么?回到學校,特殊照顧,下課后補充。說理、激勵、榜樣、模擬、暗示等教育法輪換使用,一學期下來,馮峰以數學、語文平均八十分的好成績考入二年級,知道這個學生的家長都說:“高老師能把這個孩子教成這樣,簡直神了。”
??? 有時,哪位學生家做好吃的,家長會來學校叫高明英。但每次都被高明英婉言謝絕了,她說家長們有這份情、有這句話就足夠了。當問到高明英給學生補課,為什么不向學生們多收點學費時,她說:“農村人掙錢不容易,多收我心里過意不去。”正是因為這種無私精神,高明英得到了全村人的尊敬。村里的學生家長看到高老師的身體不好,就主動的幫他打掃學校里的廁所。夏天的時候院子里長滿了野草,學生家長會自動聚集到這里幫助高老師清除。
“我的根,就扎在這里!”
??? 年復一年,學生走了一撥又一撥,校門前的小樹苗也長成大樹了……
??? 高明英依然在教室里一邊啟發學生如何學懂“加減乘除”,一邊在音樂課上用那個發不出聲音來的電子琴讓學生感受“音樂符號”。“我從教31年,很多老師感覺鄉村學校的生活比較單調,除了批改作業、備課,基本上就沒有其他的活動了。我卻不這么認為,雖然在鄉里,只要有精神寄托,也不會覺得無聊。”
??? 由于化療對身體的危害,高明英的免疫力下降很多,經常感冒上嗓子,說不出話來,這就需要打針。怎么能在家打點滴、打針呢?學生怎么辦?她只能在黑板上多寫、少說,中午讓醫生到學校打點滴,丈夫到學校來做飯、起針。去年冬天的一個中午,高明英剛換了藥比較疼,坐在那里無法忍受,就拿來作業,一邊打點滴一邊批改作業,時間就在一滴滴的藥里、一張張紙里流走,畢竟這樣多少能分散些注意力,減少些痛苦,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邊做飯,一邊嘮叨。
??? 恰逢中心小學的校長王清水經過,看到此情景很感動,就買來飯菜慰勞她和她丈夫,并要求有關人員把學校的電、水等問題及時解決。
??? 正是高明英的這種“傻勁”,換來了2010年第一學期的優異成績,西馬小學一年級平均分全鎮第二名,并且有四名學生獲得單科100分的好成績,在文藝、體育等學科,她的學生均獲得優異成績。
??? 高明英說:“孩子們的成績就是我最大的欣慰,我的根就在這里,我會勇敢地和病魔作斗爭,爭取在這個講臺上站到我退休的那一天。”
??? □記者 岳俊杰 通訊員 王硯才 齊建輝 攝影 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