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玉敬在進行根雕創作。
師玉敬的得意之作《龍騰盛世》。
根雕作品《醉棍》。
????他,一個偶然的機會玩上了根雕,這一玩就是26年;
????他,有一雙化“腐朽”為“神奇”的巧手,能讓在常人眼里丑陋不堪、不值一文的朽木、枯根,變成鮮活而有神韻的根雕藝術品;
????他,創作的根雕作品《龍騰盛世》,有幸入選我市第一屆文博會;
????他就是臨邑縣市政公司退休職工師玉敬。
????說起與根雕結緣,師玉敬至今還清晰記得1985年的那一天,他回老家臨邑鎮(原趙家鄉)國寨村時,看到一個奇形怪狀的槐樹根墩子,便執意帶回了縣城的家。那時候沒有專業工具,師玉敬就買回小刀一邊雕刻一邊琢磨,竟然雕刻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老虎,同事和去過他家的人都對他的作品稱贊有加,他自己也覺得挺有成就感。小刀初試的成功讓師玉敬從此迷戀上了根雕藝術。他于是花錢置辦了雕刻工具,工作之余到處找樹墩子,雕刻出了《醉拳》《美人魚》《觀音送子》等作品,但由于沒有太多的時間,只能作為業余愛好。
????2004年,師玉敬從單位內退,便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根雕藝術上。那時師玉敬的工資只有600多元,但那幾年用于購置材料的費用已達8000余元。?“開始時老伴和子女都不支持,但看到我這么熱愛根雕,慢慢的他們也都理解我、支持我了……”師玉敬對我們說些話時,雙眼充滿感激。做根雕,合適的樹墩是關鍵,師玉敬轉遍了各鄉鎮收樹墩子的、加工木片的地方,有時還跑到禹城和陵縣“尋寶”。收回樹墩來再慢慢琢磨、加工制作。?“有時候樹墩的形、質都都很好,但就是想不出雕成什么樣的題材來,煩了往旁邊一抬,成多少天的在家里扔著??尚睦飬s成天惦記著它,時時刻刻琢磨著它像什么,雕刻成什么最好,直到有頭緒了才如釋重負,然后加班加點加工出來,就像養個孩子一樣……”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師玉敬的根雕技藝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一個個枯燥的樹墩在他的手里一侍弄,就會變成一件件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根雕作品。含情脈脈、飽含詩意的《天女散花》,氣勢磅礴的《大鵬展翅》,慈眉善目的《壽星老者》,件件構思獨特,惟妙惟肖。
????在去年我市舉辦的第一屆文博會上,師玉敬的根雕作品《龍騰盛世》有幸入選。談起這件作品的創作,師玉敬有太多的話要說。“這個大樹根發現很偶然,那天我騎車去40里外的臨南鎮的一個村里去找合適的材料,有村民告訴我前幾天有戶人家剛剛伐了一棵老樹,我趕緊找到這戶村民,以每公斤兩角錢的價格買下了這個‘大寶貝’!?”師玉敬自豪地介紹說,“這個大家伙刨出來一稱800多公斤,為了運回家,我雇了五六個壯勞力!?”
????雕刻成什么合適呢?面對這個龐然大物,師玉敬可犯了難。?“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電視上說印度人的圖騰是大象,我眼前一亮,龍!龍不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嗎?就以龍為主題!這樣,從構思到雕刻、再到蒸煮、晾曬,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才完成了這件作品。?”師玉敬感慨地說。
????□本報通訊員?高德剛?喬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