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俗話說“母愛是最無私的、也是最偉大的”臨邑縣衛生防疫站接種門診的畢學芹就用她柔弱的雙肩為孩子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為老人擔起家庭幸福的重擔,十年如一日,她用愛為這個平凡的小家劃出屬于自己的七色彩虹。
畢學芹的家庭比較特殊,家中公婆因年老體弱常年生病,無力贍養92歲的奶奶,特別是08年老人被查出患有小腦萎縮和嚴重的心臟病后更讓這個家雪上加霜,畢學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毅然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這一住就是三年多。一千多個日日夜夜,飯是她在喂,衣是她在洗,就連解大便都是她幫老人用手一點點往外摳,丈夫在單位開車,一走就是幾天,于是老人、孩子、家都落在她一人身上,丈夫曾感嘆:“如果沒有你就沒有這個家,您辛苦了”。在她精心的照料下老人的身體一天天好起來。
孩子被診斷為白癜風時,她以一個母親的毅力先后去濟南、濱州、淄博等地幾十余次,節衣縮食,到處為孩子治病,醫生說吃四遍藥,她決不吃三遍,醫生說要早中晚擦藥,她一次不漏。孩子的病情穩定后,又出現了少言寡語、喜獨處的現象,學習成績更是一落千丈。她又絲絲入微的引導、潛移默化的培養,孩子的心理壓力一點點被母愛擠走,一個健康活潑、天真可愛的孩子又回到了學校。多年來,她用自己的辛苦付出換來了家庭和睦與團結。
人物事跡:
一位杰出的母親,必定是一位完美的女性。她的完美主要表現在有著較高的人格修養,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俗話說:“母愛是最無私的,也是最偉大的。在臨邑縣,就有著這樣一位杰出的母親、完美的女性,十多年來,她無私的母愛為孩子支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用柔弱的雙肩擔起了家庭幸福的重任,她就是臨邑縣衛生防疫站接種門診職工畢學芹。
一、絲絲母愛潤物無聲,言傳身教育子成才。
今年33歲的畢學芹, 2001年結婚后次年添一男孩,孩子的出生給全家人帶來了幸福,一家人其樂融融。而波瀾不驚的生活卻被孩子5周歲時的一天打亂。2006年5月份一天早上,在給孩子穿衣時,她發現孩子腿部有近一厘米長的白斑,放心不下的她隨即抱起孩子前往醫院檢查診療,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后被確診為白癲風。
確診病情后,全家人非常著急,尤其是畢學芹夫婦倆更是心急如焚,經常利用節假日到處求醫問藥,先后去過濟南、濱州、淄博等地幾十余次。不說生活費用,單單醫藥費用每年就花費近萬元,畢學芹和丈夫一大家子都在農村,自己的丈夫在鄉鎮政府從事車輛駕駛工作,上有老,下有小,兩個人的工資有限,家庭收入微薄,如今孩子被診斷為白癲風,大幅度的看病花費,讓本來生活條件一般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入不敷出。為此,她緊縮開支,下定決心一定將孩子病情治療痊愈,一切圍繞著給孩子看病為主,不該花錢的地方一分不花,一心拿出錢來給孩子治愈疾病。治療期間,她每天定時給孩子擦藥和撫慰孩子,以減少給孩子打針、吃藥帶給孩子的精神壓力和身體上的痛苦,由于發現及時,經過系統正規的階段性治療,孩子的病情趨于穩定。
經過幾年的治療,孩子身體的疾病現已健康痊愈,而在孩子的性格上卻發生了變化,原先活潑好動的他出現了少言寡語、喜好獨處的現象,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這更讓畢學芹更加焦急。她給自己制定計劃表,爭取在一個時間段把孩子的現狀扭轉回來,一有空閑,她便跑書店,找醫生,查資料,積極和學校老師配合,每天堅持給孩子講故事進行開導,用耐心教育,用真心啟發,用母愛感召。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她絲絲點點的引導和潛移默化的培養,孩子在性格上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健康活潑,天真可愛的天性重新被點燃,心理的壓力一掃而光。
在恢復和轉變孩子性格的同時,她不忘兒子的成才教育,緊抓孩子學習不放,由于經常帶孩子去外地看病,不經意間耽誤和影響了孩子大部分的學業,她便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孩子的學習趕回來。當別人一天下班后都是回家吃飯休閑,而她還要拖著疲憊的身體領著孩子找家教輔導,一年多來,每天晚上她都要接送孩子到輔導班學習,經過她的努力,孩子的學習成績終于迎頭趕上,每次都能保持在十名以內,看到孩子一天天的成長起來,畢學芹緊鎖的眉頭也終于舒展開來,一家又回到了以前其樂融融的環境中。
二、盡心盡力贍養老人 任勞任怨照顧家庭。
畢學芹的家庭比較特殊,家中公公婆婆年老體弱,無力贍養年近92歲的奶奶,特別是2008年,老人被查出患有小腦萎縮和嚴重的心臟病,由于年歲高,身體虛弱,病情一經查出便臥床不起,回到家后,畢學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由于無人照料,再加上農村醫療條件差,老人的病情一天天惡化。她毅然決定把奶奶接到城里自己的家中,當時公公婆婆再三不許,一再叮囑道:“你倆都有工作沒有時間照料你奶奶,你們這份孝心家里都明白啊”。畢學芹堅決按照自己的意愿,執意要把奶奶接到自己家中。家人拗不過她,經過商量后只得同意。接到家后,畢學芹馬上聯系了醫生來家診治,按時輸液,準點吃藥,漫長難捱而又繁重枯燥的服侍便開始了。
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便是按時趕回家中給奶奶打針。丈夫因為從事工作性質的原因,不能盯上照顧,照顧老人和孩子的重擔便壓在了畢學芹一個人的肩上。看著無助的老人,想著深愛著的丈夫,她產生了一種信念:我是一個愛笑的白衣天使,在單位每天都用笑容去為受種者服務,用歡樂去感染她人,奶奶就是我的病人,要讓她開心起來,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的勇氣,讓歡笑重新回蕩在我們溫暖的家中!就這樣,畢學芹每天都用愛來感染她,陪她說話,講外面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奶奶牙不好,她就把飯做得爛爛的,把菜切碎、燉爛,一勺一勺的喂,還經常不能控制的噴她一臉、一頭的飯菜,等她忙完了老人再吃飯時飯菜都涼了。有時她剛拿起了飯碗,奶奶卻說要大便,她二話不說馬上放下香噴噴的飯菜,給奶奶用上開塞露,一開始還很奏效,可是時間一長就不管用了,看到老人難受的模樣,她就帶上手套,用手一點一點往外摳,為了使老人的體位舒適,她就跪在地上,有時一跪就是半個多小時,難聞的氣味使老人感到很不好意思,可她卻從沒說過什么。生活中她就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著老人,給她換尿布、洗頭、擦身,按摩雙腿、洗澡,每次給奶奶洗完澡她都有虛脫的感覺。有一次她身體太虛,腰扭壞了,奶奶心疼的看著她說:“孩子你太累了,為了我你付出的太多了,你比親生兒女還要親啊!”畢學芹的淚水打濕了雙眼,忍不住流了下來,她覺得自己這么做是值得的。愛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下班后幫著她洗衣做飯、伺候奶奶。
畢學芹娘家在鄰村,生活條件優越,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出嫁后特別是在兒子患病和老婆婆身體不好后,她很少回娘家,母親想她只能自己坐車來縣城看她。看著每天奔波于工作、家庭之中身體日漸消瘦的女兒時,母親哭了:“這就是我的嬌嬌女嗎?你可從來沒吃過這樣的苦啊!”但哭過之后媽媽還是鼓勵女兒,說她做的好、做的對,為擁有如此優秀的女兒感到驕傲。畢學芹也同時告訴母親,雖然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但女兒的心卻永遠守護在母親的身旁,照顧好整個家庭就是對母親最大的回報。
三、熱心助人團結同事,家庭幸福其樂融融。
在家里,她用她特有的勤勞善良,溫厚大度,全身心地愛著家里每一個人;在單位,她更是出了名的熱心腸。每逢單位職工有什么事需要幫忙,第一個沖上去的準是她。街坊鄰居間,有時鄰居婆媳吵架,夫妻糾紛,大家第一個找的便是她,她往那一站,有錯的一方就羞愧不語了,這大概也緣于她的人格魅力吧!在照顧小家庭的同時,她也深知,個人家庭的幸福離不開國家的好政策,同時她也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夠美美滿滿,從以前的汶川、玉樹地震到西南大旱,從新農合、見義勇為捐款她都盡力捐贈。鄰居家有了難處,她也盡心幫助,因為經歷過挫折,她便更加懂得了雪中送炭的意義!
多年來,她用自己的辛苦付出換來了家庭和睦,每當看到家人的笑臉和孩子的學習成績她都心滿意足,她的事跡感染著許多單位同事和父老鄉親,也帶動了很多家庭團結。目前,她正在為自己做一個計劃,那就是業務學習,每天晚上,在伺候完老人,安頓好孩子后,她便拿起書本,刻苦發奮學習,她要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力求做一名知識女性、進步女性,以便更好地適應不斷發展的當今社會,以更加出色的能力完成單位領導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為家庭和諧、為社會和諧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