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簡介:
??? 昝秀萍,禹城市辛寨鎮尹莊社區人,1963年4月出生。作為地地道道的農民,心地善良的昝秀萍,含辛茹苦,諄諄教誨,把兒女撫養成人,成為兒女心中的自豪與驕傲!2003年,憑著對農村孩子的關愛之情,昝秀萍成立了社區幼兒園,孩子從三五個到十幾個,從幾十個到上百名。2005年,隨著農村留守兒童的增多,她萌生了建留守兒童學校的想法。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拿出全部積蓄建起了3層教學樓,成立了禹城市宏禹學校。2009年,學校接納留守兒童360人,其中孤殘兒童10人,單親兒童30人,特困兒童30人,還收養了一名四川地震孤兒陶興梅。她傾注真情,愛生如子,學校的孩子都親切的稱她“老師媽媽”。
人物事跡:
???? 期末考試結束后,宏禹學校五年級2班的田德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他坐在桌前,迫不及待地拿出信紙寫道:“爸爸媽媽:“我這次考試得了4個A,老師表揚我進步快,我非常高興。老師媽媽對我很好,你們不用擔心。我現在長大了,會照顧好奶奶,你們如果有時間,就回來看看我和奶奶,我們都很想念你們……”田德雨信中的“老師媽媽”不是別人,就是禹城市宏禹私立學校的校長昝秀萍。
???? 昝秀萍,禹城市辛寨鎮尹莊社區人,1963年4月出生,從2003年開始,昝秀萍先后創辦了托兒所、幼兒園、農村留守兒童學校。她是禹城市2003年—2008年政協委員,先后榮獲禹城市“功勛委員”、“德州市五好家庭”、“雙學雙比”女能手等,2005年創辦農村留守兒童托管所,2006年創辦禹城市宏禹私立學校,全身心投入到農村教育事業中,2009年被評委“雙十佳感動禹城人物”。
她以身作則,諄諄教誨,成為兒女心中的榜樣
???? 昝秀萍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中醫,昝秀萍從小耳濡目染,既學得一些醫術,又培養了溫良恭儉、與人為善的好品德。由此,作為母親之后的她,更是深深懂得了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孩子無法選擇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品德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子女一生,母親的言傳身教更是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她關愛家人,友好鄉里的處事風格成為兒女的驕傲。
???? 當大兒子尹芬鵬踏上運兵車要離開家鄉時對母親說的一句話,至今還深深留在每個送他的人心里,也感動了很多人:“媽,等兒子歸來時,也必會成長為像您一樣的人”。自從兒子踏上軍旅生活,昝秀萍就暗下決心:生活上再苦再累也不讓孩子在部隊為自己、家庭分心,精神上時時刻刻關注它成長。所以,每次兒子打電話回家問候時,她總是說:“家中一切都好”。再打電話諄諄告誡兒子,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刻苦鍛煉軍事技能,將來更好回報社會。她還時常鼓勵兒子,樹立自信心,敢于挑戰自我,做一名優秀戰士。部隊轉業后,兒子尹芬鵬積極投身于教育事業,輔助母親為學校的更大更長遠發展貢獻青春。女兒尹雙雙,自幼活潑可愛,骨子里有母親的開朗奔放。在母親的指導下,大專院校畢業后亦投身教育,從事幼教。滿腔熱情傾注于留守兒童,與他們同吃,同睡,同歡樂,被孩子們親切的稱為“仙子姐姐”,更是讓遠處務工的孩子父母感動不已。
???? 每當聊起孩子們的點點滴滴,昝秀萍作為她們的母親,總是無比的欣慰與自豪,殊不知,作為她的兒女,孩子們更是難掩自豪與驕傲!
她以園為家,勵精圖治,建成了禹城第一家留守兒童學校
???? 2004年,社區幼兒園建成后,昝秀萍像照顧親生孩子一樣精心照料幼兒園的每一個孩子。由于她熱心、細心、耐心,孩子從三五個到十幾個,從幾十個到上百個。2005年,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把學齡兒童也交給了她。慢慢的,幼兒園成了留守兒童托管所,生源從本村、鄰村逐漸擴展到周邊鄉鎮、縣市。昝秀萍看到原來的十幾間平房教室已不能滿足托管所的需求。她便萌生了辦所留守兒童學校的念頭。想歸想,必須付諸于行動才行。她便和家人商量蓋棟小學教學樓,讓留守的孩子有所像城里孩子一樣的好學校!這一想法得到了家人和留守兒童家長們的鼎力支持,他們紛紛將自己打工掙來的錢送到昝秀萍的手上。就這樣,昝秀萍拿出全部積蓄,在眾多鄉親的支援下,建起了一棟現代化的3層教學樓,成立了以招收農村留守兒童為主,致力于農村教育發展的民辦學校——禹城市宏禹學校。
???? “苦心人,天不負”,櫛風沐雨、茁壯成長的這所留守兒童學校已由2004年時的40名學生發展到現在的360名,教職工15名,不僅惠及周邊群眾,還吸引了更多的農民工困難學子紛沓而至,孩子的家長都心甘情愿地把孩子送來。昝秀萍還欣慰地說,隨著學生的增多,更加堅定了她辦好學校的信心:即使有一天學校跨了,只要有一個學生還在讀書,這個學校就要繼續辦下去。
她傾注真情,愛生如子,為農村孩子成人成才默默奉獻
???? “教好一名孩子,幸福一個家庭;辦好一所學校,造福一方百姓”,這是昝秀萍的辦學目的,更是昝秀萍的人生理想。在她敬業精神的感召下,全體教職員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宏禹學校的教學成績年年攀高,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的“雙重滿意”,“高質量、低收費、學生信任、家長放心”的品牌形象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到宏禹學校就讀。
???? 2010年,學校接納孤殘兒童10人,單親兒童30人,特困兒童30人。在這些孩子里有一個7歲的特殊女孩,名叫陶興梅,去年的汶川大地震奪去了小興梅父母的生命。當昝秀萍通過朋友得知這個消息時,就決定收養這個孩子。2008年12月,小興梅來到宏禹學校讀書,在昝秀萍母親般的照顧下,小興梅很快適應了學校生活,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溫暖。面對這樣的特殊群體,為了給孩子們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昝秀萍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到了孩子身上。除此之外,她還堅持每月拿出一部分工資作為“專款”資助數名貧困學生。多年來,在宏禹學校里發生了許許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這些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已經離不開昝秀萍這個“老師媽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