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擁軍展示繳獲的吸毒工具和刀具。
在我們身邊,有這么一個群體,他們的機警與敏銳超出常人,他們的工作屬于“高危”,他們的生活低調甚至“隱身”。
他們守衛著德州人民的幸福與平安,為建設“幸福德州”和“平安德州”默默奉獻著。
他們就是德州緝毒刑警。
緝毒刑警,一個戴著神秘面紗的特殊警種,在6月26日第十七個“國際禁毒日”來臨之際,記者帶您走進德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禁毒大隊,了解德州緝毒刑警最真實的一面。
走近德州緝毒刑警
袁擁軍:“鐵漢”錚錚為禁毒
■見習記者吳杰攝影劉振興
袁擁軍,男,42歲,德州人。1992年畢業于山東淄博人民警察學校。2003年開始從事緝毒刑警工作,一直奮戰在緝毒一線,參與破獲省廳毒品目標案件2起、販毒案件40多起。他還負責全市的易制毒化學品的管理工作。在袁擁軍的生活中只有兩件事:工作和學習。
◎每次緝毒行動都驚心動魄
初見袁擁軍,黝黑、健碩的身軀,穿著便衣,若不是看到他那令販毒分子驚恐的犀利有神的目光,會讓人覺得這只是個普通的鄰家大哥。在與袁擁軍的交流中,他談及最多的是他的工作,他告訴記者:“干緝毒工作,必須有‘為’,有‘為’才有‘位’,只有有作為才能有暖民心的‘位’、在販毒分子心中有震懾力的‘位’。”
問及他所經歷的最驚心動魄的一次緝毒行動,袁擁軍說:“每次行動都是很危險的。現在的販毒分子基本上都是涉毒加涉惡,他們都隨身攜帶著槍和刀,遇到抓捕,這些亡命徒真的會玩命。有時候緝毒工作不單單是大家認為的刀光劍影、槍林彈雨,抓捕時機也很重要,差一分鐘,可能就會讓犯罪嫌疑人逃脫,所以,我們在工作中,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一絲一毫都不能放松。”
2008年春天的某個夜晚,禁毒大隊接到線報,販毒分子楊軍(化名)將要前往樂陵市進行毒品交易活動,而具體的時間和地點并不清楚。為了制止毒品流向社會帶來巨大的危害,禁毒大隊領導當即決定派袁擁軍等干警前往樂陵市進行抓捕行動。經過仔細分析和周密的部署,他們決定蹲守在通往樂陵市的一個必經之橋上。3月份的夜晚格外寒冷,當晚還下著大雨,袁擁軍和他的戰友們在橋上一蹲守就是四五個小時。“做緝毒工作,最關鍵的是人贓俱獲,沒有證據,就沒法進行工作。”“當時到夜里12點了,大家都已經凍得發僵了,心想這狡猾的嫌疑人是不是改變時間和地點了。”在瑟瑟寒風冰雨中經過漫長的守候,一輛掛有濟南牌照的出租車駛來,袁擁軍和戰友穿著借來的公路部門的執勤服裝上前攔下了出租車,假裝上前告之橋面維修。他們一眼就看到了坐在車內的楊軍,并一下將他從出租車上拽下來摁在了地上,在他身上有20多厘米長的刀,并當場繳獲冰毒70多克。“這要是有半點猶豫,后果不堪設想。”
◎緝毒就要比毒販技高一籌
“我最初也不是搞緝毒工作的刑警,既然進入了這個行業,就要做到技高一籌。”袁擁軍說。記者在袁擁軍的辦公室看到,簡陋的辦公室里堆放著好幾箱子的書籍,連他的辦公桌上也放滿了關于毒品知識和法律法規以及犯罪心理學等的各種專業書籍。
當袁擁軍最初進入這個行業時,一個老緝毒刑警交給他一個手提箱,里面裝滿了各種各樣制造毒品的材料。“擁軍,干緝毒,你首先得懂毒品是什么,只有懂的精,才能執好法。”從此,袁擁軍在緝毒工作的道路上不斷學習業務充實自己,光工作筆記就做了幾十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辦的案子,我全記錄下來,總結經驗和教訓。遇到新的知識,也記下來,有空時就常翻翻看。”“我這個人沒有什么業余愛好,就愛看書,看的書也很單一,全是跟毒品犯罪有關的。現在新型毒品不斷出現,我只有多學習,才能讓自己業務水平更嫻熟。看的案子多了,再遇到類似的案子,才能做到心中有數,融會貫通。”
與面對毒販不一樣,當面對吸毒者的時候,袁擁軍從不會去俯視他們。“很多人會覺得吸毒者是個十惡不赦的人,被個人情感左右著去判斷事情。但作為一名緝毒刑警,我們不能被個人情感左右,要認識到,吸毒者是違法者,更是受害者,同時還是一個病人。我們不會站在某個特定的位置去俯視他們,我們都是人,人和人之間是平等的,他們犯罪,大多是因為不懂法,出于對毒品危害的認識淺薄,或被其他原因誘致。我們必須用證據說話,依法辦案。”
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在緝毒工作中的經驗總結,袁擁軍具有了很強的洞察力和熟悉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變化的能力。在一次提審中,一名犯罪嫌疑人想佯裝毒癮發作逃避審訊,袁擁軍一眼識破他的陰謀詭計,對嫌疑人說道:“你知道有個詞語叫‘口歪眼斜’嗎?毒癮發作的順序就是這樣,先‘口歪’‘眼斜再’,你看你的嘴巴好好的,光翻白眼,就不要再表演了。”看到袁擁軍識破了他的伎倆,犯罪嫌疑人也老實了。最后,審訊順利進行。
◎毒品危害的不僅僅是吸毒者
在袁擁軍辦公室角落的保險箱里,存放著制造毒品的各種原料、各類毒品樣本以及繳獲的吸毒工具。袁擁軍告訴我們,一個簡陋的礦泉水瓶子就可以被吸毒分子很快制造成一個簡易的“冰壺”。販毒分子隨身攜帶著電子秤、錫紙等稱重工具和吸食工具。在最近破獲的一起販毒案件中,販毒分子竟然將冰毒藏匿在面包夾層中,遇到高溫的情況,毒品會蒸發,如果在密閉空間中則會影響到在這個空間中的其他人員。“毒品的危害有很多,不但對身心產生危害,還對社會產生巨大的危害。長期吸毒的人,除了身體遭到損害,還會出現精神障礙,感染性病等。一個家庭中一旦出現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毀滅的同時,也迫害著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經濟破產、親屬離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境地。毒品活動加劇誘發了各種犯罪活動,擾亂了社會治安,給社會安定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據袁擁軍介紹,目前很多無知的年輕人把“搖頭丸”、“K粉”等當做一種娛樂和時尚的東西,要認識到,一旦沾染,后患無窮。
◎最虧欠的是家人
在一上午的采訪中,袁擁軍談的最多的是他的工作和業務,當談及他的家庭時,“鐵漢”也流露出了對家庭的無奈和愧疚。
“出任務時,只能給家屬說一聲‘有事’,這么多年了,愛人也不知道我到底干什么去了,只知道我‘有事’。有一次,我出去辦案了,一走就是好幾天,家里人找不到我了,電話也打不通,擔心我出事,最后找到領導那里了。”袁擁軍說這些時笑得很無奈。
袁擁軍的女兒已經讀高中了,從小到大,他忙于工作,從未輔導過女兒的功課,也從未參加過一次女兒的家長會,也不認識女兒的任何一位老師。“閨女長到這么大,就有一次問我功課。當時問我古文翻譯,我看了也不大懂,就記到紙上了。家里經濟情況不好,沒電腦,想等上班的時候幫閨女查查,結果一忙起來就忘記了,三天后才查出來告訴閨女,人家課文早就學完三天了。”
年邁的父母住在農村,對老人,“鐵漢”感到愧疚。出于職業特點,老人不能向別人驕傲地說兒子是一名緝毒刑警,鄰居問及,兩位老人總是說“兒子就是個普通的打工者。”去年袁擁軍的父親腦血栓住院,為了不耽誤兒子工作,家人一直沒告訴袁擁軍,當他最后一個知道并趕到醫院時,父親已經做過手術了。父親沒有提及自己的病,只是告訴他:“注意安全,一定要注意安全!”
“鐵漢”袁擁軍不是個會流露感情的人,但從言語中可以看到他對家人的感激和愧疚。“我的家人都很支持和理解我,讓我沒有后顧之憂,能夠全心全意地從事緝毒工作。我一忙起來,根本沒時間去照顧家人,妻子和女兒的生日,我根本都不記得了,沒有多余的心思在這上面,挺愧對她們的。但沒辦法,我有我的使命和責任在這里。”
采訪結束后,袁擁軍的同事告訴記者,老袁前段時間心臟不好,領導讓他休息,但他沒休息兩天就又跑回單位繼續工作。
袁擁軍只是德州緝毒刑警的一個縮影,他們沒有鮮花鑼鼓的高調贊頌,只是在緝毒戰線上與毒販作著英勇斗爭,為保衛人民幸福和社會安定默默地奉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