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
《晚餐》
王莉娜在進行創作。
??? 王莉娜, 1976年生于德州。 1999年畢業于山東藝術學院, 2010年獲得山東省藝術院校美術大賽教師組油畫類金獎,現任教于德州學院美術系,曾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各類大型美展。
??? 交談得知,王莉娜喜歡上繪畫和她父親有關。 “父親的專業是中文,素來喜歡文藝,年輕時自己也弄點樂器,還自學了簡譜。年幼的我畫了張小畫給父親看到,竟大大的得到贊許。”于是小孩子的虛榮心忽長,她常常坐在小桌前描畫個不停。她父親也常坐在小桌的對面,弓著背和她一起描畫半天。畫完后,父女倆還要一起把兩幅畫賞評賞評,然后將兩人的畫一起貼在家中最顯眼的那面墻上。 “父親每次都夸我畫得好,還細細地講出哪里好,我也欣然相信了。現在想想,這是父親給我的一種疼愛和鼓勵。”王莉娜回憶說。
??? 王莉娜學畫的過程算是平穩,沒有經歷太大波折:自幼喜愛繪畫,高考后順利被藝術類大學錄取,4年的學習生活結束后便任教于德州學院美術系,一切看似平靜如水。直到后來考入四川大學藝術學院讀研期間,有一次,在跟老師交流的時候,導師的一句話深刻地影響了王莉娜,使之從繪畫觀念和繪畫風格上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
??? “對自己在繪畫觀念上改變最大的應該是在四川讀研究生的 3年。輕快的色調與放松的造型是我在南方的生活經歷給繪畫帶來的表象變化,而繪畫觀念的改變就緣于老師的一句話,那就是‘繪畫最終的方向將表現作者內心自我’。開始的時候,我還不太能夠理解其中真諦,但是在后來的繪畫過程中越來越切身地體會到這句話的深刻性。由此,關注自身體驗,表達內心所感成為我近些年的繪畫主題。”
??? 近幾年,王莉娜的畫作中,主題最主要的就是“孩童”。談及此,王莉娜說:“我選取了‘孩童’這個圖式符號。在很大程度上,畫面中的孩童不是有所指的,甚至不是具象的,而是一個符號,為了傳達某種情緒,或是表達對某些情節的感受與想象。他們 (她們)可能誰都是,也可能誰都不是。模棱兩可的圖式恰恰符合心理與情緒的不確定性,因此我用 “孩童”這個符號在尋求著各種可能的表達。”
??? 王莉娜的創作有兩條線:一個是農民題材,一個是孩童題材。 2005年以前的繪畫主要是以農民題材為主。比如《滿載》《游戲》等,都是表現農民生活場景。 “可能也與自己當了母親有關吧,對孩子的形象總會有種特殊的感情在里面。探尋畫面形式,表達內心情感,畫面的空靈與純粹是我創作所追求的目標。 ”王莉娜說,“我總是期望著觀畫者能從自己的畫面中找到一些不同的感觸,讓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心世界越來越清晰。”
??? 王莉娜的生活是幸福的,她構建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她將繼續在繪畫藝術的道路上追逐夢想。□本報記者 紀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