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新嶺,陵縣陵城鎮王四衙村人。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農閑之余愛好剪紙,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當地小有名氣。2009年4月,他被陵縣鳳凰高級小學聘為剪紙教師。他把剪紙藝術帶進課堂,讓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在新一代的孩子中傳承。
◎讀報“讀”出剪紙情緣
王新嶺今年57歲,1974年高中畢業后,一直生活在農村。
他年輕時酷愛繪畫。200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報紙上的一幅剪紙作品深深吸引,從此便與這項民間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一有閑暇,他便沉浸在剪紙藝術的王國里。“從我記事起,我們村和其他村一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些親身經歷,使我對農村和農民的感情更深厚了。我要用繪畫和剪紙的方式,把黨的好政策和廣大農民對黨的熱愛,以及對改革開放的贊美展現出來。”王新嶺說。
◎剪紙“剪”活農村變化
王新嶺的第一套作品,是2004年創作的12幅的歌頌“一號文件”的剪紙,贊美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的變化。隨后又創作了第二套作品《百歲老人夸社會,福滿晚年樂開懷》,紅白相間的鏤空線條柔美流暢。組圖共計10幅,題句更是別出心裁,分別以“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一”開頭:個體經營花開遍,十幾年變化實可贊,百歲老人逢盛世,千里外新聞在面前,萬家燈火亮神州,十萬火急彈指間,百萬農友打工潮,千萬莫忘政策好,億萬農民奔小康,一年更比一年強。”“百歲老人是個抽象的概念,我和村里的老人們拉呱時都夸黨的政策好,各項惠民政策讓農民過上了好日子。我覺得不剪幅作品表表心意,心里真的過意不去。”王新嶺憨笑著說。
2006年,他的作品 《歡歌盛世》受到山東省農業廳的關注。
◎走進課堂培養“剪紙娃”
王新嶺因剪紙取得的成績,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他逐漸成為當地的名人。
2009年4月1日,王新嶺被聘為陵縣鳳凰高級小學剪紙教師。當這一門新奇的課程開進課堂之后,孩子們地熱情圍住這位老師,非常欣喜,學習熱情異常高漲。“我被聘為剪紙教師后,盡全力教好自己的學生。我作了一首鞭策自己教學生的詞句:龍鳳呈祥全面教育育新人,科學發展作指導,與時俱進皆是春,祖國未來青少年,基礎教育是關鍵,從小胸懷報國志,富民強國做貢獻。”王新嶺說。
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王新嶺剪了一幅主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的作品。這幅剪紙作品長約150厘米、寬約100厘米,莊嚴的國徽、鮮紅的旗幟、寓意平安的中國結,還有精心創作的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的藏頭詩……這些中國元素統統匯聚在這一張剪紙作品中。
如今,王新嶺創作的作品已達上百件。“我的愿望是下一代青少年都能成長為有用人才!我將會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剪紙事業中去!”王新嶺老人充滿激情地說。
□記者 楊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