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石少軍?通訊員?任曉敏?呂希華?攝影報道
????孫迎堂,1956年2月7日生于陵縣。由于父親是一名軍人,孫迎堂從小就夢想著能像父親一樣保家衛國。1976年2月,他告別剛剛新婚一個月的妻子,在陵縣人民武裝部入伍,到濰坊某部67分隊,成為一名炮兵手。當兵期間,他刻苦訓練,表現優異,很快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79年元月,對越自衛反擊戰即將開始,經再三申請孫迎堂被批準參戰。當時他的妻子王學英正在部隊探親,孫迎堂沒有告訴她,只是讓她把他帶不走的衣物全捎回家。送走妻子的第二天是臘月二十九,孫迎堂和戰友們坐上了南下的火車,中途在昆明轉車,行至云南省蒙自縣時應急訓練一周,隨后重新編排,孫迎堂被分到11軍某連,擔任副班長。
????2月17日,我軍經由云南省個舊市金平縣馬里坡紅河大橋進入越南境內,凌晨四點半發動總攻。在攻打越南封土縣517高地時,我軍遭遇越南王牌師——316A師。孫迎堂所在的連號稱“尖刀連”,他所帶的班號稱“尖刀班”,排長指揮部隊左右迂回進行包抄,孫迎堂帶領“尖刀班”負責主攻。
????戰場為熱帶雨林地貌,多草叢、樹叢、貓耳洞,敵暗我明,形式對我軍十分不利。雙方炮火十分猛烈,包括孫迎堂在內的“尖刀班”12名戰士在火光與喊殺聲中沖鋒陷陣。這時一顆子彈飛來,正好擊中孫迎堂的右鎖骨,斜穿至右肺,頓時血液涌入肺中,孫迎堂昏迷過去。
????等到孫迎堂醒來時,已被戰友抬到后方的包扎所。“戰況怎么樣?”他醒來就問身邊的護士,護士們搖頭,戰爭還未結束,但很快他就得到了消息:全排犧牲12人,“尖刀班”犧牲2人,重傷2人。
????由于傷勢嚴重,孫迎堂被送回境內醫院進行治療。限于醫療條件,只能暫時通過引流排除他胸腔內的積水與積血,之后他又被轉至云南草壩野戰59醫院,經過開刀取出了子彈,被感染的半個右肺被切除,他的右鎖骨粉碎性骨折,肋骨斷裂,整個右臂喪失勞動能力。
????孫迎堂又跟隨部隊輾轉云南省建水縣,在哈尼族村寨駐軍1個月,最后在西雙版納景洪縣小孟養公社復員。
????離開部隊前,孫迎堂去了一趟馬里坡,犧牲的戰友們都長眠于此。他握著從體內取出的那枚子彈無聲地屹立著,“戰友們,我一輩子不會忘了你們,不會丟了軍魂。”他暗暗發誓。
????5月,一份喜報送到王學英手中,孫迎堂在中越邊境自衛反擊保衛邊疆作戰中服從命令,勇敢戰斗,完成了上級交給的戰斗任務,榮立個人三等功。王學英拿給公婆看,一家人喜極而泣:“人還在,人還在!”11月,復員后的孫迎堂回到家鄉。
????1981年,孫迎堂被安置在寧津縣前孫供銷社,做了一名倉庫保管員。不久后他擔任起前孫棉站站長,這在當時絕對是個肥差,可孫迎堂收的棉花沒摻一絲假,讓所有想找他走后門的人都吃了閉門羹。
????去年2月,孫迎堂患上了腦血栓,身體狀況大不如前,胸膜粘連,右眼充血,右腿經常性疼痛,右手已無法執筆。從當年的入伍通知書到立功證書,從部隊發的搪瓷缸到那枚子彈,孫迎堂都視若珍寶地保存著,是這些東西給了他短暫的經歷卻充盈了他的一生。他說:“我當兵不愧對部隊,當老百姓不愧對政府,一生不愧對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