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巧煮婦:張秀萍 39歲 某酒店工程部員工 家住德城區八一小區
有人把做飯當做任務,有人把做飯視為負擔,也有人認為做飯是一種享受,看著一盤盤精心烹制的飯菜被眾人“一掃而光”,那種成就和滿足發自內心。做飯,不僅為了把飯做熟,還要融入感情,相信也只有這樣,做出來的飯才會可口,才會受人歡迎。做飯甚至是一門藝術,你的思想、你的追求、你的性格,都可以通過一盤小小的菜體現出來。本期巧煮婦張秀萍就是這樣一位視做飯如享受的人,今天她將秀出蒸素包的廚藝。
◎兒時為弟弟妹妹做菜,樂在心里
在張秀萍十幾歲時,由于父母工作忙,身為長女的她便幫著奶奶一起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而幫奶奶做飯,成了她年少時最大的樂趣。
一次親戚在張秀萍家做了一份拔絲土豆,甜甜綿綿的味道讓弟弟妹妹拍手叫好。這讓喜歡做菜的張秀萍暗下決心,一定找機會嘗試做一下。后來,弟弟妹妹總想著拔絲土豆的味道,便央求她大展廚藝做一份。“當時家里種著蘋果樹,我就地取材,想做個拔絲蘋果給弟弟妹妹解饞。”
于是,十幾歲的張秀萍摘了幾個蘋果,從廚房里找到糖和油,開始了第一次“拔絲”試驗。可惜的是,第一次由于火候太大,糖被燒糊了。第二次嘗試時,又因為火小,糖被熬成了塊。“第一次做拔絲蘋果的時候,油冒火了,當時年紀小,嚇得我喊著就跑出去了。”張秀萍笑著說,那時候生活條件沒現在這么好,父母批評她浪費了不少糖和油,“但是我就是愛做菜,看到弟弟妹妹們吃得開心,我也從心底里感到開心。”
◎“創新”素食生活,營養又健康
隨著廚藝的增長,張秀萍越來越喜歡做飯了。她曾經很喜歡做葷菜,但是從2007年夏天開始變成了素食者。那次,她陪放暑假的兒子去北京玩,回德州的前一天帶著兒子去吃珍珠包,沒想到回家后便看到一則“紙箱做成包子餡兒”的新聞報道(后被證實為假新聞)。“當時感覺自己吃的包子也是紙箱做的餡,就跟心病一樣。從此以后,我再也不敢吃肉包子了,也不喜歡買包子吃了,想吃就自己在家做素菜包子,既營養衛生又健康。”“在外面吃飯的時候,一般吃到什么好吃的菜,我回家后都能自己琢磨著做出來。”張秀萍笑著說。有一次,她遇到一家特別好吃的蔥油餅店,便忍不住問道:“你家的蔥油餅是怎么做的呀,能教我嗎?”老板看到她那么喜歡做飯,就把自己做蔥油餅的和面妙方告訴了她。學到妙招后的張秀萍,一回到家就急忙按照店老板教的和面比例,做了一次蔥油餅。讓她滿意的是,做出來的味道,和那家店的一樣好。
除了喜歡做飯,張秀萍也喜歡看“學烹飪”之類的電視節目,還喜歡看菜譜,并根據菜譜結合自己的素食風格進行創新。本期她美食,張秀萍教我們做的是她自己創新的素菜包。
【美食譜】素菜包
材料:
面、芹菜、白菜、香菇、黃花菜、鹽、五香粉、花椒粉、油、姜粉等。
步驟:
1、將芹菜榨成芹菜汁代替水和面;
2、香菇泡開后切成小丁放入碗中,加入鹽、五香粉、花椒粉、油,上鍋蒸20分鐘(這是張秀萍的獨創絕招,先將香菇蒸20分鐘是為了入味更香);
3、將白菜切好后,與蒸好的香菇和其他配料拌勻后即可包;
4、將包好的包子放入鍋中蒸20分鐘,即可出鍋食用。
□記者 吳杰 攝影 實習生 李家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