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上,馬良用辛勤的勞動努力去圓自己的大學夢。
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堂哥嫂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馬良卻在一邊心事重重。
馬良推著小車,艱難前行。前面可能有更多坎坷,但愿他能順利到達終點。
馬良計算著開學的日期,心情有些復雜。
建筑工地上的活并不輕松,馬良常常是汗流浹背,但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 一個四歲失去父母的孤兒,他從小學到高中,一直是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今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被濟南大學錄取。高昂的學費并沒有讓他灰心、放棄,他暑假來到建筑工地打工,用勞動去掙學費、去實現自己的大學夢想——
??? 在禹城市一建筑工地,有一名18歲的少年,和工友們在盛夏高溫中揮汗如雨,干著手中的活兒。他不是一名建筑工人,而是一名剛剛考上大學的“準大學生”——馬良。
??? 馬良1993年出生在禹城市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一家三口雖然不是很富有,但其樂融融,幸福美滿。不幸發生在馬良4歲那年,一場車禍讓小馬良永遠失去了父母。小馬良的奶奶照顧他到小學畢業,因病去世,后來由堂哥嫂照顧他。堂哥嫂的收入都不高,不僅要照顧他,而且也要撫養自已9歲的孩子。堂哥在棉轉站上班,月基本工資還不足一千元,堂嫂需要在家照顧孩子,有時會出去刮仿瓷,添補一些家用。
??? 馬良就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環境長大的。他沒有因為生活困難和特殊的身世而悲觀,在學校他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好學生,在家里他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初中和高中,他上學的費用得到了父親原單位及社會的救助,他也沒有辜負好心人及社會對他的援助,在今年的高考中,他如愿以嘗被濟南大學錄取。
??? 收到通知書后,馬良喜憂參半,喜的是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可以到大學繼續深造,憂的是高昂的學費,讓他無力支付。所幸的是團市委的“希望工程圓夢大學行動”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他得到了張星南奶奶資助的2000元錢,幫他減輕了部分學費的負擔。但這離8000多元的學費還是相差很多,他沒有放棄希望。暑假期間,馬良在一建筑工地打工,他說,這活雖然累點,但一天能掙七、八十元呢。他有時間還找一些兼職打工,幫助職業學校發放招生簡章、到堂嫂刮仿瓷工地當小工……
??? 這個暑假,可能很多考上大學的學生正在父母的陪同下去旅游、去走親訪友、去與同學聚會、去商場購物……但馬良在用自己的勞動為未來描畫藍圖。
□本報記者 周坤 本報通訊員 高汝寶 攝影報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