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英是中學音樂教師,近年來,她不但活躍在音樂教育的舞臺上,還活躍在社會音樂活動中,多次獲得各級歌唱比賽的獎項,并經常參加指揮群眾性的合唱活動。不過,在她看來,音樂帶給她的最值得珍惜的東西,并不是這些成績,而是音樂帶給她的溫暖,帶給她的感動,使她得到的鍛煉,收獲的友誼與尊重。用她自己的話說:“音樂讓我的生活充滿了陽光。”
◎偶然走上了音樂道路
說起自己怎樣走上音樂工作者這條道路,陳江英無限感慨——本來有很多種發展可能的她,遇到了很多的偶然性,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最終才幸運地走上這條道路。
陳江英是平原縣人,她從小就開朗熱情,非常外向,喜歡唱歌跳舞、表演節目。到了初中的時候,正趕上學校里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音樂和美術課一直到初三還上得非常認真。
歲月荏苒,1986年,陳江英終于也要面臨高考了。音樂老師就跟她說,你既然學了,就去考考試試吧,并沒太把它當回事,考完了藝術,又參加了文化課的高考。就是這些“沒當回事兒”,竟然使她“無心插柳柳成蔭”,被德州師專音樂專業錄取了,成為全班七八十個人中,考上大學的十九人之一。
畢業以后參加了工作,她仍然始終帶著不斷學習的心態去做所有的事情積極追求上進,取得了較為優異的成績。
◎音樂活動中收獲很大
工作以后,陳江英開始有意地在各種學校和社會音樂活動中努力學習,鍛煉自己。“每一次活動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我會把它們都看成一個個新的挑戰。我如果不能不斷超越自己,就不能進步。”她說,“我會在各種活動中磨練自己,遇到困難了向同事、同行請教,也經常到德州學院去請教以前的老師。”
陳江英說,社會上的合唱比賽有時動不動就是一兩百人的大合唱,各行各業都有,排練時要把一支這么多人的業余隊伍凝聚起來,分出聲部,唱好歌,同時協調好樂隊伴奏,這絕非易事。
排練合唱的過程中,陳江英不但使能力提高、得到社會的認可,還收獲了一份份感動。為了不耽誤自己的正常工作,陳江英一般都是晚上、周末或假期才去參加社會活動,指揮社會上的合唱。合唱隊的成員白天都忙了一天,很辛苦,晚上還要再唱兩個小時。有一次排練時,她發現有一個合唱團的成員牙關緊咬,滿頭是汗,一問才知,他是開刀之后還沒有拆線就來排練;還有一次,她發現一個50歲左右的成員,在排隊形的時候,走路的姿勢不對頭,原來他的腳崴了,已經腫得很粗了。“因為練習的時候要求很嚴格,200多人必須在40秒內上到臺子上站好。我當時就說,您要是不行,就先別上了,最后演出的時候再上吧。可是他卻始終咬著牙堅持一遍遍地練。”
帶著一顆學習、鍛煉的心來參加各種音樂活動,陳江英感覺自己收獲了很多東西,音樂使自己的生活充滿溫暖,充滿陽光。
◎感恩幫助過自己的人
提起自己這些年來的各種收獲,陳江英總是忘不了說一句:“任何一項工作都不是一個人的功勞,尤其是大型的活動。”她一直非常感謝家人、同事、學生和家長對她的支持和幫助。這些支持和幫助使她感受到更多的溫暖與感動。
陳江英的丈夫是她的大學同學,也從事音樂教育工作,他非常支持妻子的工作和愛好。“我去唱歌,他就給我伴奏;我去參加社會活動,指揮合唱,他就來給我幫忙。他總是不斷地把我往前推,自己默默地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說起自己的丈夫,陳江英半開玩笑地說:“每一個成功的女人背后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男人……”
陳江英說:“我脾氣比較急,排練時對學生要求很嚴格,但學生還是非常配合。有的家長一開始害怕學生學習受到影響,但看了我們排練之后,也轉而全力支持了。”她說,老師們分工操作時,從來也沒有人對臺上指揮的同事說,你在臺上指揮,那么風光,我們在幕后,憑什么?大家都在按照分工默契地合作。
另外,年齡大一些的同事有在學校中和社會活動中鍛煉的機會時,常會讓給年輕老師去做,這讓陳江英非常感動。這樣一來,每一個同事都能獲得在活動中充分鍛煉提高的機會,收獲很大。她還說,很多同事和老師都會在活動中給予她很大的幫助,有時候一句話的點撥其實就會使她受益很大。
“無論走到哪里,都要講究團隊精神,就憑一個人的力量,太渺小。”陳江英說,“他們讓我感到溫暖,使我收獲很大,這一切也都是從事音樂事業給我帶來的,我要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感謝帶給我充滿陽光的音樂!”
□記者 王曉松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