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姜忠臣在黑板報上宣傳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
81歲的他堅持為社區居民服務“四必到”:收繳黨費時必到、生病住院時必到、家里出大事時必到、生活遇到困難時必到。
□記者 白天 攝影報道
本期美好人物推薦者:劉桂玲
走進位于長樂社區的十三局北住宅區,首先吸引路人目光的是一排鮮艷、整齊的黑板報。小黑板在小區里已經有20余年的歷史了,而提起黑板報的“守護者”,81歲高齡的姜忠臣在小區里擁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小區里出了名的“黑板報爺爺”。日前,姜忠臣被山東省委組織部、省老干部局評為“全省優秀離退休干部黨員”。
◎20多年黑板報成小區風景線
作為一名年過八旬的離休干部,姜忠臣于1949年參加工作,1960年入黨,1990年離休。自離休以來,“發揮余熱、實現老有所為”成了姜忠臣一直追求的目標,當時的十三局黨支部將“辦好社區黑板報”的任務交給了姜忠臣,對此他欣然接受,這一辦就是20多年。
信息搜集、版面編輯、策劃指導、審核校對、向群眾宣讀解釋、出刊內容登記統計、協助板書……在黑板報出刊的初期階段,姜忠臣一人承擔了幾乎全部工作,將小區里的八塊黑板報辦得有聲有色。
近年來,由于年事漸高,小區內另一位70歲的王福臣老人接過了“黑板報爺爺”姜忠臣的接力棒,姜忠臣則主要負責板報內容登記統計工作,僅2010、2011兩年便出刊328期、刊登文章521篇。其中,不僅包括養生、醫療、社保等老年人關注度較高的話題,“老年人再婚”等新觀念甚至引起了小區中老年人的大討論。在這20余年中,姜忠臣和他的黑板報成為小區里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線。
◎為了不過時不落伍,堅持讀書看報
“怕過時、怕落伍”是姜忠臣在辦社區黑板報過程中最大的擔憂,為了與時俱進,讀書看報成為他每天的“必修課”。
在十三局北區有一間專為老年人設立的活動室,姜忠臣是這里的常客,每天下午他總要來到活動室讀書看報,《參考消息》、《法制日報》、《健康報》……凡是與社區居民息息相關的報紙,姜忠臣總是看得格外仔細。“上午寫板報、幫助清理社區衛生,下午到活動室學習,整理當天報紙上的時政大事,晚上準時收看新聞聯播,邊看邊記。”這樣的生活,他堅持了20年。
除了讀書看報,姜忠臣還特別重視與其他老年人交流想法。“在社區里跟老年朋友們聊聊天,特別有好處。”姜忠臣說,“一是可以使心情舒暢,二是也能掌握他們最想了解的知識,讓黑板報除了‘最新’,還能做到‘最實用’。”
◎幫助居民不怕煩,四個“必到”記心間
除了“黑板報爺爺”外,姜忠臣還有另一個身份——十三局離退休干部北二管區宣傳委員、第一小組組長。在小區里共有160余名離退休干部,其中23人的管理服務工作是由姜忠臣負責的。上門入戶送報紙雜志、傳閱文件資料、收發知識競賽答題卷……只要居民需要,姜忠臣總會及時出現。
2010年初,鄰居高大爺患了腸癌,聞訊趕來的姜忠臣主動幫忙報銷醫藥費用、打理生活事務,照顧臥病在床的高大爺近兩年。在姜忠臣心目中,他對居民們有“四必到”的責任:收繳黨費時必到、生病住院時必到、家里出大事時必到、生活遇到困難時必到。對此,許多剛剛退休不久、年紀比姜忠臣小很多的居民總會覺得不好意思,許多人都會對他說“不要太麻煩了,有事我們會主動找你的。”然而姜忠臣卻總是樂呵呵地回應:“活動一下腿腳一點都不麻煩!你得到了方便,我收獲了健康,這是咱們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