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檔案
人物:朱紅英
愛好:黃梅戲、流行歌曲、運動
工作:公司資料員
夢想:希望能接受專業學習
兒時因為喜愛唱歌,她被稱為“小郭蘭英”,12歲時考入德州市文工團,只因不想錯過文化課的學習與唱歌失之交臂,但是在生活中卻從未放棄過最初的夢想,如今迷戀唱歌的她曾買過幾箱子光盤,堅持每天練唱一小時,為了唱歌曾熬壞三口鍋,報名“凡人秀”后專門到錄音棚練習……她就是本期“凡人秀”的主人公——朱紅英。
10月15日,“凡人秀”進行第二次海選,朱紅英早早地趕到比賽現場,聽著MP3一遍遍練習,她所唱的是黃梅戲《誰料皇榜中狀元》,一曲過后,她得到在場觀眾和評委的一致認可。“之前曾到這個錄音棚練習過一次,所以比別人適應得快點吧。”對于自己的表現,朱紅英很是謙虛。之所以選擇黃梅戲作為參賽曲目,是因為黃梅戲曾經帶給她好運,她也非常喜歡黃梅戲。
◎兒時被稱“小郭蘭英”
朱紅英在家排行老小,上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父輩曾經是闖關東的人,所以老家在山東的她出生在東北。“在東北時,因為喜歡唱歌,而且唱得也不錯,所以十里八鄉的人都知道我,他們叫我‘小郭蘭英’。”因為母親喜歡唱歌,受母親的影響,所以朱紅英從小癡迷唱歌。“我們一家住在連隊大院,周圍大都是下鄉知青,他們工作之余就喜歡逗我,讓我唱歌給他們聽。那時,經常播放郭蘭英的歌,耳濡目染的我學會了很多,也唱得很好。他們讓我唱我就唱,從來不打怵。”
正是這種鍛煉讓朱紅英入學后一直是班里的文藝活躍分子,家人也很支持她。“從上小學開始,我就是班里的文藝委員,只要有文藝演出,就少不了我的身影。”
◎現在不給鄰居唱歌上不了樓
朱紅英12歲時,舉家從東北遷回德州,她順利考入德州市文工團,在那里待了一個星期后,發現文工團以專業學習為主,鮮有文化課程的學習,考慮到將來的發展,她選擇離開了文工團。“我離開時,家人都反對,尤其是父親,他想讓我一直待在文工團。”朱紅英說,“我離開后,母親的態度轉變很大,她希望我能好好學習文化課,放棄唱歌。年輕的我很是逆反,她越不讓我干什么我非得干什么。雖然我離開了文工團,但我還是偷偷地學唱歌。”
從上小學開始,朱紅英得到的獎狀有幾十張,她都特意留下來。“每次學校舉辦文藝比賽,我都是雷打不動的第一名,以至于后來別的班級一聽說有我參加比賽直接感慨‘沒戲了,肯定又是朱紅英第一名’。”對于自己所取得的成績,朱紅英很是驕傲。
參加工作之后,朱紅英依舊對唱歌很癡迷,后悔自己沒有堅持最初的夢想,所以她想抓住一切可以鍛煉的機會,讓自己的唱歌水平有所提升。所以看到“凡人秀”的報名信息后,她毫不猶豫地報上名。
另外,朱紅英告訴記者,在現在她居住的小區,鄰居們都知道她愛好唱歌,只要時間充裕,朱紅英回家后不給他們唱首歌是根本上不了樓的。“唱歌本就是陶冶情操,愉悅心情的事,能夠讓大家快樂也是我的目的。”
◎為練歌曾熬壞三口鍋
朱紅英的家中各種各樣的歌本和光盤隨處可見。“我沒統計過我家有多少張光盤和歌本,只知道有很多,而且所有的光盤都聽過無數遍,歌本也都翻過很多遍,平時只要看到喜歡的就買下來,現在家里有關唱歌的東西裝滿了幾個箱子和抽屜。”朱紅英告訴記者,“我記得有好多次,不僅在上學的時候甚至工作了以后也有過,如果我碰見喜歡的光盤,哪怕身上的錢只夠吃飯的,在吃飯和買光盤之間,我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買光盤。”
◎期望接受專業學習
2007年,朱紅英因為生意上的問題和家人在北京待了一段時間,那時她經常流連于中央戲曲學院教學樓下,去瞻仰自己心目中神圣的殿堂。“我特意在樓下一家影像店買了幾張光盤,也很遺憾自己沒有能力進入大學深造,但是能感受一下氛圍也不錯。”朱紅英說起這些時,臉上難掩失望之色。
雖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朱紅英卻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喜歡唱歌的人、懂音樂的人、比賽的評委都是她請教的對象。“有個朋友告訴我,他認識教聲樂的人,所以我就利用周末時間去學習。”對于親戚朋友透露的任何關于唱歌的信息,朱紅英都記在心中,她期望有一天自己可以接受專業學習,唱出德州。
□記者 王賽賽 攝影 劉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