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芹(左)為婆婆梳頭。石少軍 攝
東方尚未吐白,婆婆和丈夫還在睡夢中,張秀芹早早地起床了,她把屋子收拾得井井有條,然后把家人換下來的衣服洗干凈。快要立冬了,在寒氣襲人的清晨,鍋里的黏粥“咕嘟咕嘟”地冒著泡,濃濃暖意伴隨著縷縷清香,飄滿整個屋子。18年如一日,張秀芹用一顆樸實無華、執著堅強的心,照顧著臥床的公婆和丈夫,人們都夸“她真是一個好媳婦”!
◎她用微笑驅散了家里的陰霾
人們都說張秀芹傻,因為十幾年來她面對患病在床的公婆和丈夫,從不嫌臟、不知累、不叫苦,日子再難,也會“沒心沒肺”地掛著一副笑容。然而,正是那笑容給全家人傳遞著堅強與希望,也許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流了多少眼淚。
張秀芹是陵縣經濟開發區后將軍寨村村民。今年57歲的她,頭上已生出屢屢銀絲,慈祥的面孔總是掛著和善的笑容。
1978年,24歲的她與丈夫章祥銀喜結連理,幸福快樂的生活持續了15個春秋。1993年,丈夫患全身性類風濕,因用藥不當,致使病情加重,手腿關節嚴重變形,喪失勞動能力,就連穿衣吃飯都無法自理。眼看家里的頂梁柱倒了,一雙兒女還在上學,公婆既感到無望,又心疼兒子,一家人哭哭啼啼、灰心喪氣。
其實,張秀芹心里比誰都難過。望著臥病不起的丈夫,再看看正在上學的兩個孩子,她只能掩藏起內心的悲傷。她告訴自己,必須堅強起來,必須樂觀地面對生活、面對現實。她耐心地勸慰公婆,不斷地鼓勵丈夫,用她充滿希望的笑容,逐漸驅散了籠罩全家的陰霾。
為了解決一家六口人的吃飯問題,張秀芹除了種地,還飼養起了牛羊。一天到晚,她起早貪黑,村子里到處都是她忙碌的身影。秋收時,為了不讓家人操心,她天剛擦黑就收工回家,等家人都睡下了,她再溜到地里掰玉米,直到深夜……
在張秀芹的精心照料下,丈夫雖然依舊無法勞作,但精神頭兒好了很多,有時還能夠掃掃地。她在田地里勞作,丈夫還能在地頭放羊。張秀芹看在眼里,樂在心里。
18年來,她就默默地守護在丈夫身旁。
◎公婆患病臥床,她一個人撐起家
章祥銀雖然生活仍無法自理,但精神頭兒很好,有時還可以掃掃地。張秀芹感到十分高興,并鼓勵丈夫當義工,與其他人一起維護村里道路的清潔。兒子和女兒也長大成人了。就在兒子訂婚之際,厄運再次降臨到了這個家庭。
9年前的一天,張秀芹的公公突患小腦萎縮,不時地抽風,常常是一鬧就是一天一夜。張秀芹寸步不離地守著,給他喂飯,不知被打翻過多少次。不久,婆婆突患冠心病、高血壓,臥床不起。公公、婆婆、丈夫,照顧一家三口的重擔,全部落在了她一人身上。公婆的宅子跟自家隔著兩戶人家,白天還能守著兩位老人,夜里出什么事怎么辦?“干脆搬到公婆那住!”張秀芹的想法讓丈夫很感動。
她在公婆家的屋子角落里支起一張小床,每天守在二老炕前,把公婆的炕燒得熱乎乎的,夜里只要公婆覺得冷了,她隨時起來添柴。公婆要起身方便,她就立刻起來照料。接連幾個冬天,她幾乎沒睡過一個囫圇覺。次日一早,她再回家給丈夫穿衣、洗漱,做好飯分別送到公婆和丈夫跟前。鄰居見了她都說:“秀芹啊,咱這條路都讓你給踩洼了。”聽到這話時,她只是莞爾一笑。公公生活不能自理,不光吃飯需要喂,大小便也由張秀芹負責。親戚鄰居都心疼地說她傻,她卻一如既往地笑著說:“一家人團團圓圓就是福,伺候老人俺真的不嫌苦,不嫌累。”
今年8月,剛給外孫女過完生日,公公就去世了。張秀芹端著剛給公公蒸熟的雞蛋羹,十幾年來第一次在家人面前哭了:“就算讓俺再苦再累俺也愿意,你怎么這么早就走了呢?” 趴在公公的炕前,她哭成了淚人。
如今,張秀芹仍舊一心一意地照顧著婆婆和丈夫,每天給婆婆梳妝打扮、喂水喂飯,給丈夫洗衣、揉肩。提起張秀芹,村里所有人都對她豎起大拇指夸她是一個好媳婦!在人們眼中,張秀芹就像旋轉著的、不知疲憊的陀螺,從不知道停下來……
?????? □記者 石少軍 通訊員 任曉敏 穆修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