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崔金鵬,筆名鵬飛,1974年生,慶云人。畢業于天津商學院管理系與煙臺大學中文系。系中華崔氏歷史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散文詩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青年作協主席團成員、山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山東省青年書協會員、德州市青聯委員。
日前,“山東省十佳青年作家”評選揭曉,我市詩人崔金鵬榜上有名,并榮登 “綜合人氣排行榜”榜首,為我市文學界爭得了榮譽。近日,記者專門采訪了崔金鵬。
酷愛寫作 揚名詩壇
崔金鵬首先是一個詩人。
作為一個早慧的人,崔金鵬14歲就開始寫詩、發表作品。 1989年,還在上中學的他就在天津作家協會主辦的《新作家》上發表了處女作。從此,他的詩歌創作一發而不可收。上中學時,其作品選入中學生輔導教材——自己學習自己的作品,堪媲美于“神童作家”劉紹棠。
中學、大學時期,崔金鵬帶頭創辦文學社,其詩歌藝術才能日益凸顯。大學畢業后,他就職并擔任一家單位的文化部門部長兼一份內刊的總編輯。熱愛藝術的他,工作之余勤奮筆耕,陸續發表了大量文藝作品。
2002年,他創辦了一份風格獨特民刊《魯風詩刊》——經費完全來自其工資收入。刊物多向港、澳、臺及海外華人、作家詩人群體郵寄。通過辦雜志,他結識了世界詩人大會副會長雁翼博士、臺灣《葡萄園》創社社長文曉村博士、香港國際詩人筆會主席犁青博士,并聘他們擔任刊物終身顧問。
崔金鵬辛勤筆耕多年,碩果累累。作品多在《時代文學》《詩刊》《山東文學》《綠風》《星星》《國際漢語詩壇》《葡萄園詩刊》(臺)以及海外的《新大陸》《常青藤》《五月》等雜志發表,共達800余篇、上百萬字。作品入選《中國現代詩壇》《中國桂冠詩人詩選》《中國詩歌年鑒》等60余部選集以及中學生課外讀物,并獲山東文學首屆“騰飛文學獎”等十幾次獎項,榮獲“桂冠詩人”稱號。其作品傳略曾被《山東文學》《作家報》等做重點專欄推介。先后出版詩集《等你在雨季的街頭》《守望月光下的村莊》《詩歌是心靈的燈盞》等多部作品集,主編《山東散文選·德州卷》《靚麗城市·幸福德州》等。
多才多藝 觸類旁通
為人一直低調的崔金鵬,其實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他除擅長詩歌、散文詩,還寫散文、評論等。之外,他還在攝影、書法、篆刻、文人畫等方面廣泛涉獵。其攝影作品、書畫作品多次入選省級以上大展并獲獎;其篆刻作品為許多社會名家交流收藏;其書法、攝影作品多次獲得羅楊、龐中華等書法名家嘆賞;他不僅為多家報刊題寫過報頭,就連其出版的多部詩集書名都是自為。此外,他還是一名小有成績的收藏家:珍藏有國內多家報紙《創刊號》。
崔金鵬何以能縱橫各類藝壇?原來,他是一個富于自律精神的人,且異常勤奮。他坦言,自己向來不浪費時間、精力參與無意義的事,譬如打牌、玩游戲等。 “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再幸福不過了。 ”崔金鵬如是說。
功夫不負苦心人,他先后出版了《崔金鵬詩意攝影作品集》等專集,在書法、攝影、篆刻等領域都頗有些名氣。通過以藝會友,結識了一大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藝術家、評論家。各類藝術的相互滲透、借鑒,使其詩歌藝術發生了質的飛躍。很多詩歌評論家認為,崔金鵬的詩歌具有書畫、攝影的意境美,而他的書畫、攝影則富于詩意——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的這句名言,用以評價崔金鵬的藝術之路,恰如其分。
展望未來 更上層樓
崔金鵬告訴記者,前幾天,他剛剛完成一部關于德州創建全國衛生城市的30多萬字的報告文學——《見證》。這本書,全景式展現德州從市領導到普通群眾,眾志成城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感人場景。
“這對于我是一個挑戰。 ”崔金鵬說,“不僅是對我創作速度和質量的一次挑戰,也是對我的體能的一次挑戰和考驗。 ”
據悉,這部書要求質量高、時間短——要在短短3個月內拿出初稿,工作量極大。面對領導的信任,崔金鵬深感責任重大。于是,他白天走街串巷深入創衛一線采訪,夜晚則挑燈夜戰,常常寫到凌晨兩三點。對于字句,他嚴肅認真、反復修改,一天完成上萬字,常常累得腰酸背痛。
他告訴記者:“是全市干部群眾的創衛精神,鼓舞著我堅持下去——一定要高質量地完成這一國內首部關于創衛體裁的長篇報告文學,為我市建設區域文化高地貢獻力量! ”
從詩歌、書畫、攝影等藝術王國里抽出身來,專心寫作一部大書——崔金鵬以實際努力,再一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看著他那自信的笑容,相信他在今后的日子里,必將不斷攀上藝術的新高峰!
□本報記者 孫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