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愛,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為了實現婚前的一句承諾,她付出了自己的大半個人生,照顧家中6位年邁病殘的老人。35年如一日,她忍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辛勞與酸楚,卻無怨無悔。這位樸實的農村婦女如同她的名字一樣,外表看似平凡,內心深處卻蘊藏著無私的大愛。
□執筆記者 潘曉泉 特派記者 陳鵬 楊碩
3月20日,“一路感動”報道組離開江蘇,抵達古城棗莊。
在《棗莊晚報》編輯部,我們看到了數篇關于孟凡愛事跡的報道。據采訪過她的當地記者邵士營介紹,孟凡愛老人35年的默默善舉,可以讓他寫上幾個整版。遺憾的是,由于老人去外地照看剛剛出生的小孫子,我們未能與她謀面,最終采訪到了她的女兒宋修鳳,通過宋修鳳的訴說,來感受一位平凡婦女的無私大愛。
◎女兒回憶,從未停歇過的母親
在宋修鳳的記憶里,自從宋修鳳懂事起,母親整天就是一副忙碌的樣子,從沒見母親停下休息過。“每天早上一睜眼,我媽就在張羅著做飯,做好之后就開始挨家給老人送飯,然后再將老人的臟衣服拿回來洗……”宋修鳳說,她的母親嫁到宋家后,面對的是一個特殊的大家庭:有精神失常的婆婆和年邁的奶奶,以及因病殘失去勞動力且無子女的4位堂叔堂嬸。
家庭貧寒,上有6位老人,下有孩子,負擔全部落在了孟凡愛和丈夫身上。宋修鳳說,母親每天為老人們挑水、洗衣、做飯、端屎端尿,還要鋤地打藥、收種莊稼。老人們生病住院,她不分日夜去陪護,住院費是從貧寒的生活中擠、向親戚鄰居借……
據宋修鳳回憶,由于家中老人太多,母親經常忙不過來,特別是遇到幾位老人同時住院的情況,“有一年冬天,有個爺爺犯了肺氣腫,剛住進了醫院,有個奶奶又突發哮喘。我爸媽只好商量,讓爸爸去陪爺爺,我媽用三輪車拉著奶奶去衛生院輸液,奶奶右臂殘疾,吃飯、如廁、洗手、洗臉都得我媽照顧。”
老人們體弱多病,讓本來就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宋修鳳說,1990年冬天,幾位老人全部病倒,一下就花了3200余元醫藥費,這筆錢在當時可以說是“巨款”。據《棗莊晚報》記者介紹,當年兩間沿街門市價值6000元,如今能賣到16萬元以上。孟凡愛和丈夫挨家挨戶借錢才把錢交上。“為了還錢,我爸爸去拉了好幾年板車,中間有一次被砸掉了腳趾甲,他就涂了點藥膏,忍著痛繼續拉,回到家一脫鞋,全是血。”宋修鳳眼含熱淚地回憶。
◎照顧老人,她犧牲了自己的孩子
貧困和辛勞,是家庭和母親烙在宋修鳳記憶里最深的印記。
從小,她穿的衣服全是親戚送的,鞋子是母親自己做的。上小學時的一個夏天,她看到村頭小賣部賣的塑料涼鞋,纏著孟凡愛說:“媽媽,真好看,你給我買一雙吧。”母親說沒錢,年幼的她則賴著不走,最后被強拉硬拽回了家。一進門,孟凡愛就拿著掃帚打起了她,邊打邊罵:“讓你買,讓你買!你不知道咱家沒錢嗎!”宋修鳳被媽媽打哭了,打著打著,孟凡愛抱起了女兒,哭著說:“疼了吧閨女,媽也想給你買啊,可咱家的錢得留著給老人買藥用啊!”母女倆抱頭痛哭。
宋修鳳說,從那以后,她和哥哥弟弟再也沒有開口向家里提過要求。
家庭的貧困更顯孟凡愛的孝順。宋修鳳說,盡管家中養著雞,但她從小就沒怎么吃過雞蛋,“我媽拿去給爺爺奶奶吃,因為他們身體不好。”有時候改善生活,宰只雞,燉好后也是先去拿給老人們吃。宋修鳳說,她和哥哥弟弟小時候從來“沒吃過雞腿”。有一年,家里燉了只雞,因為弟弟臨近高考,在孟凡愛的“埋怨”下,爸爸給兒子夾了只雞腿,享受到這一破天荒的特殊照顧,宋修鳳的弟弟激動地哭了起來。
宋修鳳說,她當年臨近高考時,因為家里有老人生病,父母忙不過來,就讓她去醫院幫忙。后來她高考不理想,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這件事也成了壓在母親心中最大的悔恨:她認為是自己對不起女兒,耽誤了女兒的前程。
◎35年如一日,只為婚前一句承諾
家中有6位老人需要照顧,在外人看來這是一種負擔,而在孟凡愛心里,這意味著一種責任。
每天沒日沒夜照顧6位老人,同村很多人都不理解,問孟凡愛:你這是圖啥啊,他們又不是你的親公公親婆婆。孟凡愛常常會樸實地說:“他們又沒兒女,我不照顧誰照顧啊。”
其實,在孟凡愛未與丈夫結婚之前,她就知道宋家的貧困和負擔,特別是親眼見到一家人艱難度日后,善良的她格外揪心,她告訴未婚夫:我們一定要負起責來,給他們養老送終。
有人為此說她傻,而她這一“傻”就是30多年。為了婚前的一句承諾,孟凡愛付出了30多年的辛勞甚至犧牲,背后更有著難言的委屈和淚水。宋修鳳說,母親從未當著家人的面流過眼淚,卻經常在田間勞作時,忽然哭出聲來。30多年來,夫妻倆為照顧六位老人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無法用數字來計算,每次提起這些往事,孟凡愛就會失聲痛哭。去年,第五位老人去世后,孟凡愛的丈夫深深嘆了口氣:“只有一位老人了。”
宋修鳳說,幾位老人去世時留下的幾處價值幾萬元的房產,孟凡愛全部交給了村委會處理,“別人都說應該歸我家繼承,但我媽說她伺候老人不是圖的這些。”
如今的同村村民,一提起孟凡愛就豎起大拇指,說她是老天送給宋家的好媳婦。當她的事跡吸引眾多媒體前來報道采訪,記者們問她這么多年有沒有感覺到委屈后悔過時,她都會說:“沒有,付出更多的是我的丈夫。”
宋修鳳說,這么多年照顧老人,母親一直認為是自己應做之事。盡管母親沒有什么文化,不會講大道理,但她幾乎用一生的行動踐行著自己的承諾,向兒女闡釋著“不離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