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原縣張華鎮轄區的公路上,人們經常看見一位騎著三輪車,帶著鐵锨、水桶和磚頭瓦塊的老人。一看見路上有坑,他就立刻停下來填平,然后用腳踩實。這位老人今年72歲了,是張華鎮新悅社區的農民劉俊橋。他8年如一日義務護路,受到當地百姓的贊譽。
????劉俊橋義務護路始于2005年春天,一次出門時,他發現途經的柏油路上有一個大坑,來來往往的行人不得不繞行,很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劉俊橋趕緊返回家中,拿來鐵锨、水桶,從周圍找了一些磚頭瓦塊,到河溝里取了些河水,花了一上午的時間才把大坑填平。路修好了,看到過往行人不再繞坑行駛,他開心地笑了。
????從此,劉俊橋“迷”上了補路,他把補路當成了業余愛好。他只要出門,不管是走親串友,還是沒事閑轉,都會騎著三輪車,帶上鐵锨、水桶、磚頭瓦塊,在周圍的公路上來回“巡邏”,周圍劉悅、韓莊、鄭官等10多個村莊公路的坑都被他仔仔細細地填平了。許多村民見了他經常開玩笑地說:“干得這么賣力,一個月肯定掙不少錢吧!?”他總是嘿嘿一笑,不多作解釋。
????無論春夏秋冬,劉俊橋的身影都會出現在公路上,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每到冬天,是老人修路最難的時候,因為溝里的水結冰了,他只能從家里的壓水井上接滿水,帶著上路,天寒地凍,補修速度很慢,一個坑至少要修一個多小時,有時一條路要反復修好幾遍。
????看到72歲的劉俊橋有空就去修路,村里很多人勸他:“你都這么大歲數了,別干了,找幾個年輕人干就行。?”劉俊橋卻說:“不費事,俺身子骨還硬朗,再說與人方便,俺自己也方便。”該鎮公路站站長劉榮平得知劉俊橋義務補路的事跡后,找到他,想劃撥一個路段讓他負責維護,月月發工資,但是這個“美差”卻被劉俊橋拒絕了,他說:“補路護路是俺的業余愛好,負責路段反而覺得有壓力,錢俺更不能要。?”
????8年來,劉俊橋共義務補路800余次,累計修路63公里。
????□李靜?唐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