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廣武在玩“盤絲”。
石廣武是寧津縣新城街道辦事處高李村人,今年已62歲。自2003年他接觸到空竹后,便被深深吸引,決定學習空竹,并且一定要把它練好。
“抖”掉一身病
????“寇準背靴、回頭望月、風擺荷葉……”伴隨著動作,空竹“嗡嗡”地上下翻飛。眼看要砸到地面了,突然又向上飛去。在寧津縣文化藝術中心南側空地上,石廣武正把空竹玩得團團轉。
????“別看這空竹不大,道道兒可多著呢!”一談起抖空竹的樂趣,石廣武滔滔不絕,“百走不如一抖。抖空竹的動作看似簡單,其實它需要全身各個關節協調配合。通過這?‘抖’,能提高四肢的協調能力。人體各部位骨骼肌肉的周期性收縮與舒張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新陳代謝,使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得到緩解。我原來有關節炎,經常腿疼,自從練習空竹后,身上的疼痛就沒有了。?”
????石廣武練習抖空竹已有9年時間。剛開始學習空竹時,他早晨早起、中午不睡覺。為學一個動作,他經常幾次去向別人請教。如今,石廣武已經掌握了100種多玩法。家里的空竹也由最初的木質空竹演變到現在的多軸承塑料空竹,這種空竹更加靈活而且抗摔打。
????現在,空竹已經成了石廣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研發空竹新產品,策劃空竹活動……石廣武的生活已被空竹填滿。?“現在我玩空竹更講創意、講藝術,生活也更充實了。?”他說。
“抖”出精氣神兒
????對于石廣武來說,空竹已不僅是小小的健身器材,而是人生價值的寄托。為了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他向身邊的人傳授抖空竹的技藝。如今,寧津老年空竹隊的隊員們每天下午2點,就在縣文化藝術中心南側集合起來,在空竹的?“嗡嗡”聲中感受快樂。
????空竹有單頭和雙頭兩種,雙頭的學起來相對容易些,單頭的稍微難一些,但玩起來花樣更多。?“大伙在一起玩空竹,什么煩心事兒都拋到腦后去了。心情好了,身體更好了。?”早年從雜技團退休的杜藝花說,“俺年輕時就練過這個,老了也放不下,不抖一抖就覺得像少點啥似的。?”
????“抖空竹看起來是閑玩兒,其實也是一個文化傳承的過程。最近我又訂購了20多個空竹,我們的目標就是把隊伍發展到百人,讓老年人抖出健康的身體,抖出精氣神兒,抖出最美夕陽紅!?”石廣武說。
相關鏈接
????“空竹”是中國的傳統藝術,與古時的“蹴鞠”“蕩秋千”同源,最早始于宮廷,是中國古代三大體育娛樂項目之一。雖然它具體的起源時間沒有確切的史料考證,但早在三國時期曹植就做過一首《空竹賦》,宋朝時宋江的詩:“一聲低來一聲高,嘹亮聲音透碧霄,空有許多雄氣力,無人提擎漫徒勞”,描述的就是抖空竹的情景。明、清時代都有關于空竹制作和玩法的記載。
????空竹也是中國雜技藝術的一種,1986年,空竹雜技節目作為中國國粹精品登上世界舞臺,榮獲明日雜技藝術節法蘭西共和國金獎,為我國贏得巨大榮譽。伴隨著世界商貿文化的交流往來,空竹先后傳入日、英、法等國家,被稱為“兩根棍子上的精靈”。
????□本報記者?井璐?本報通訊員?王猛?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