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光大姐免費培訓班”開課了,一張張宣傳頁在農村婦女及下崗職工手中傳閱著。“免費,真的假的?有這好事?”“千真萬確”培訓班負責人何冬芹堅定地說。何東芹是邢侗街道辦事處東街村人,問起她免費培訓班是怎么回事,“這說來話長”,何大姐一臉興奮地說。
熱心腸的何東芹不服輸
?????? 何大姐原經營一家電動車專賣店,生意紅火,后因管理不善導致破產。知情人該街道南關村婦女主任牛春蘭說:“東芹以前也是大老板,什么管理不善導致破產啊,東芹是個熱心人,對別人出手也闊綽,哪家需要幫助,喊一聲扔下生意就過去,時間長了,專賣店才倒閉的。”何大姐不住地打斷牛春蘭的話:“別這么說,都怪我自己經營不善。”話鋒一轉,她一臉興奮地說:“我才47啊,我覺得我不老,我要從頭開始。”
?????? 在何大姐身邊有這樣一個群體,身體殘疾,家人因不懂得技巧而照顧不好,她想以此為突破口,學習養老護老、月嫂等技能,她先后四次駕車去濟南,4000元的學費讓這位樸實、爽朗但遭遇破產的大姐為了難。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通過德州市婦聯她獲得了去北京昌平農家女實用技能培訓學校學習的機會,這是一所專門面向農村婦女的公益性、非營利性、非學歷培訓學校。創辦人是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北京市人大代表、近、現代著名作家 冰心 的女兒吳青和中國婦女報副總編、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理事長謝麗華。何大姐組織了七名農村婦女前往培訓班,學習了老年護理、月嫂等技能。學成歸來后,她們姐妹幾個不定時地去臨盤敬老院等地義務服務,為老人們理發、洗腳、換洗床單。為了回報社會,使自己的學習技能有所施展,何大姐主動照顧起了南關村由于脊柱瘤導致高位癱瘓已十年的燕茹芬,以及東街村無兒無女患有類風濕等疾病的劉大爺和劉大媽老兩口。一有時間,何大姐就過去陪他們聊天、擦洗身體、涮洗衣服,而且為燕茹芬鉤織的鞋子、包等聯系銷路。說起何大姐對燕茹芬及東街劉大爺老兩口的照顧,四關四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大家都說這就是咱身邊的活雷鋒啊。
帶頭創業回報社會
?????? 為了更廣泛地應用所學的技能,為了讓身邊的姐妹們有一技之長,為了下崗職工能重新走進社會,何大姐在市縣及邢侗街道婦聯的幫助下開辦了“陽光大姐免費培訓班”,學習結束后學員們均可免費獲得由勞動局頒發的上崗證書。3月15日第一期學習班已經開課了,有40余名學員參加。在跟學員聊天時,何大姐說:“拿人家的爹當自己的爹,拿別人的娘當自己的娘,拿別人的孩子當自己的孩子,就沒有做不好的。”樸實的話語透露出何大姐對自己事業的原則和要求。有人說,培養了這么多學員,學成之后還是找不到工作怎么辦?這些何大姐早就想到了。他經過走訪調查,發現了一個市場缺口,臨邑縣現有的養老院,大多接受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沒有能力接受一些全癱、半癱的殘疾人,針對這類群體的兒女無時間也不會照顧的問題,何大姐準備籌建一所敬老院,她聯系一些賓館、招待所,收購床鋪等,目前,敬老院已初具雛形。何大姐的養老院不僅接受一些殘疾人到院養老,而且為居家養老提供上門服務。為保證服務質量,何大姐對聘用人員實行一星期試用期,并不定期到雇主家進行回訪。為了提高學員的技術水平,何大姐積極與市婦聯聯系,分批送學員到北京北京昌平農家女實用技能培訓學校學習。
黨的好政策解了燃眉之急
?????? 說起家人,何大姐一臉的愧疚,家人起初也不支持,義務照顧殘疾人,不僅需要時間,而且需要有物質基礎。破產后的何大姐手頭緊張,于是她早起賣早點,在每份早點中拿出一毛錢,作為幫助他人的基金。正當她為敬老院前期籌備經費發愁時,邢侗街道辦事處社團辦主任王曉紅為何大姐送去了黨的好政策—--農村婦女創業就業小額擔保貼息貸款,這一政策為何大姐解了燃眉之急,何大姐高興地說:“政府的好政策幫助了我,我會盡自己全力回報社會。”
?
?????? “送你一顆果子,你可以享受一次;送你一粒種子,你可以享受一生,有了愛就有了奉獻”,何大姐一直把這句在北京學習時老師講的話記在心間,付諸于行動中。正是在愛的鼓勵下,這位熱心腸的大姐不服輸地在自己熱衷的事業之路上走下去。
(通訊員 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