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萃在演出中。
胡文萃的花臉扮相。
??? 在德州一中高一七班有個叫胡文萃的女孩,簡潔的短發、明亮的眼神、爽朗的笑聲……這個看上去跟其他高中女生并無多大區別的小姑娘,剛進校就已是學校的小名人,這是因為她出色的京劇表演。胡文萃愛京劇,六歲起便開始咿呀著學戲的她,早已將京劇視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目前她專唱花臉,并在各類大大小小的比賽中得到不少好名次。每逢參加演出,她一登臺便能用優美的唱腔和自然嫻熟的表演收獲場內如雷般的掌聲和叫好聲。
◎兒時不哼兒歌愛唱戲
?? “我對京劇產生興趣跟家庭熏陶有很大關系。”胡文萃說,她的媽媽特別喜歡唱戲,并且唱得也特別好。小時候,經常是媽媽跟著電視里唱,小文萃就跟著媽媽學。“那時候也不知道愛好是什么意思,只是單純地覺得媽媽唱得很好聽,自己就也想跟著媽媽學。”胡文萃已經想不起是從何時起接觸京劇,她從記事起便時不時跟同樣愛唱戲聽戲的媽媽學幾段唱腔,慢慢竟成了習慣。“李爺爺當時是市京劇團的團長,有一次他去我爺爺家做客,我就給他唱了一段,沒想到他說我挺有唱戲的天賦,所以從那時起我就開始跟著李爺爺學習,但當時沒正式拜師傅,所以也并沒有正兒八經地系統地去學,還處于唱著玩的階段。”胡文萃說的李爺爺便是著名裘派京劇表演藝術家李永紅先生。在文萃六歲時,李老師發現了她這棵有潛質的好苗子。當時的文萃并不懂得自己隨口唱著玩的京劇有什么特別的意義,所以當小學三年級時被媽媽送進少年宮進行系統學習后,她還有些不情愿。
◎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求知
??? 小學五年級的暑假,胡文萃去參加了第一屆和平杯京劇小票友邀請賽,而這場邀請賽也給她的“不太情愿”畫上了休止符。“那算是我第一次參加較大規模的比賽,報名的有二百多人,我擠進前六十,最后得了二等獎。那個名次其實挺讓我意外的,因為一直是抱著玩的心態去學習、去參賽,沒想到自己得到了肯定。”
??? 從那之后,胡文萃就有了主動去學習的意識,好像腦子突然就開了竅。再后來,胡文萃正式拜李永紅老師為師,也漸漸意識到京劇作為國粹蘊含著多么深廣的意義。
??? 真正愛上了京劇,也就開始覺得自己肩上有了責任感和使命感。“李永紅爺爺是我國著名裘派京劇表演藝術家方榮翔的開門大弟子,我做為他的徒弟,不僅要唱好,還要把京劇傳承下去。”胡文萃說出這幾句話時,臉上透露出了與年齡不相稱的堅定。
??? 胡文萃參加過很多比賽,六年級時在山東省小梅花電視大賽中捧回金獎,去年在CCTV第四屆全國京劇戲迷票友電視大賽上,她作為那次比賽少兒組中的惟一一位女花臉,不僅摘得銅獎,更是得到評委的交口稱贊。
◎京劇已成為生活中不可割舍的部分
??? 上高中之后,由于學業緊張,胡文萃不再利用周末的時間去練習京劇,但每晚放學回家都會花上20分鐘的時間吊吊嗓子。“現在學習比較緊張,京劇是我的愛好,但我沒想過以后要靠它去考大學,所以現階段主要任務還是得攻文化課。不過每天晚上唱戲的習慣還是雷打不動,既練了嗓子,又能在緊張學習之后放松心情。”
??? 在跟記者交談的過程中,胡文萃落落大方,舉止自然得體,她把這些全部歸功于京劇。“京劇帶給我很多歡樂,也讓我成長了很多。參加的活動和比賽多了,會認識很多本地和外地的票友,在跟他們交往的過程中既開闊了視野,知道了自己在唱功上還有哪些不足,更是鍛煉了我的人際交往能力,起碼跟人打交道時不會犯怵。我愛京劇,并且會一直唱下去。”
??? □記者 王瑞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