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紅對古瓷片愛不釋手。
張應紅的藏品。
??? 今年43歲的張應紅本是個古玩“門外漢”,卻癡迷古瓷片30余年,用自己的業余時間收藏了幾萬枚古瓷片,并通過自學古瓷鑒賞知識及修補技能將自己變成了古玩市場里的資深藏友。
??? 從古瓷片到瓷器到硯臺到其它古玩,她涉足的領域越來越多,很多人請她幫忙鑒別古玩真假,確定古玩年份,她也總能不負所托,說得頭頭是道。她說,自己愛古瓷片是天生的,這輩子注定與古瓷片結緣。
家學淵源,從小癡迷古瓷片
??? “我爺爺姓愛新覺羅,是鑲黃旗,小時候家里有一些老物件兒,字畫、古錢幣、瓷器什么的。小時候最愛干的事兒是下雨天在家翻翻抽屜數古錢幣,或雨后跟著父親去地里挖瓷片。我父親很喜歡文化方面的東西,對字畫、古瓷什么的都挺有研究,對我也是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睆垜t說,在父親的引導下,自己也開始喜歡上了古瓷片,不過那會兒只是一種單純的喜歡,談不上鑒賞和辨別。
??? 張應紅從8歲開始就被送到繪畫班學習繪畫,“我的性格特別要強,畫不好我就會哭,那會兒什么國畫、素描、油畫都學,自己很喜歡畫畫。我還專門找來一些好看的古瓷片,對照著上面的圖案紋理來畫。從各式各樣的古瓷片中,我找到了不少靈感?!崩L畫在某種程度上更促進了她對于古瓷片的熱愛。
??? 初中畢業后,張應紅搞過運輸、干過農活,后來又進入工廠。不管在哪個崗位上,張應紅對古瓷片的熱愛從未停止過,她利用一切空余時間到處搜尋古瓷片?!耙估锵肫鹉切┕糯善?,就睡不著覺,我就打著手電筒,仔細看,想看透那些花紋、人物背后的故事。我那會兒基本還是盲人摸象,但那份熱愛,卻是深深扎根在心頭了。”她說。
尋找古瓷片,放棄了畫社
??? 1995年,24歲的張應紅下海經商開辦了自己的畫社,張應紅有機會接觸到關于古瓷鑒賞的許多書籍、資料,她瘋狂地閱讀,汲取養分?!巴ㄟ^學習才知道,這小小的古瓷片內涵非常豐富,信息量巨大,各朝代各時期古瓷的特征,都能從古瓷片中找到實物證據。不同時代、窯口的瓷器其造型、胎質胎色、釉質釉色、紋飾特征、燒制工藝以及各朝官民窯器的款識花押等,都能通過瓷片的收集得到感性認知。簡直就是一部百科全書!”她感慨道。
??? 這一時期的張應紅,已經不滿足于僅僅撿瓷片了,她開始到處收集購買自己喜歡的古瓷片,跑各地的古玩市場和書市。一年四季,風吹日曬,城里城外,大運河邊,各處拆遷的地方,都留下了她尋覓的足跡。
??? 張應紅說:“在有了理論知識后再看古瓷片,感受大不一樣,歷史背景、原瓷器功能形態都會浮現在眼前,對業余的古陶瓷愛好者和收藏者來說,擁有真品和有條件與真品打交道的機會是十分有限的。但是通過古瓷殘片,一樣可以成為行家里手。”
??? 為了全身心投入古瓷片的收藏和研究,張應紅關掉了自己經營很好的畫社,“那會兒一心只惦記著古瓷片,畫社曾經好幾個月只交房租不營業。后來我一想,人一輩子只能一心一意干好一件事兒,我愿意把時間都留給古瓷文物們……”
數萬枚古瓷片,一生的情緣
??? 在張應紅的家里,古瓷片隨處可見,地上的石槽里堆放得滿滿的?!澳阋獑柕降子卸嗌?,我還真說不清,最少也得上萬枚了。這些都是我的寶貝,從童年陪我到了現在。我覺得古瓷片給我打開了世界的另一扇窗,讓我穿越時空看到歷史之美,每次撫摸古瓷片,都感覺它們在給我講故事,這種感受很難用語言表達?!?BR>??? 張應紅對自己收藏的古瓷片如數家珍:“按窯口或窯系可以分為景德鎮窯、越窯、定窯、鈞窯等;按品種可分為青瓷、白瓷、黑瓷、青花瓷、單色瓷、三彩瓷、五彩瓷、淺絳彩瓷、粉彩瓷等;按年代可分為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國等;按青花料的不同分:蘇麻離青、平等青、回青、浙料、珠明料和化工料(洋藍)等。你看,這個是明朝成化年間的瓷器,這個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瓷器,而這些則可能是后來仿的了。這些肖像人物都是德州紅綠彩,非常漂亮,是咱們德州古瓷發展史的最好見證。古瓷的知識可是博大精深,一輩子也學不完,值得大家重視和好好研究?!?BR>??? 張應紅建議初學收藏者收藏古瓷片一定要量力而行更要親力親為,市面上的仿制“古瓷片”比比皆是,藏友不要盲目去收藏,以免上當。另外,一定要儲備相應的文物鑒賞收藏的知識,才能事半功倍。
??? □記者 李娜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