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前)在教授學生拳法。
??? 56歲的王成是中國水電部十三局的一名高級工程師。他看上去溫和、自然,讓人怎么也無法把他與 “武林高手”聯系在一起。然而,事實上,他已經練習太極拳40多年,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武術大師。
??? 每個周六上午,王成都會給他的學生們上課。知道老師會準時到來,學生們都早早地趕到訓練場。
??? 這天上午,陽光有些刺眼,見到王成,學生們都有禮貌地打著招呼。傳統的禮節,在這個武術場子上充分體現出來。在這個屬于太極的世界里,大家享受著傳統文化的魅力。
走上太極之路源自“順勢而為”
??? 在談到是什么讓他如此癡迷的時候,王成會心一笑,用一個簡潔的詞語答道: “順勢而為。”
??? 王成生于1956年,祖籍山東商河,少年時期開始習武,師從武術名家張晨光主修陳氏太極拳,后經張老師推薦拜在濟南洪均生老師門下習練陳式太極拳,從而得于兩位老師的悉心傳授。
??? 因為住處離張晨光先生家很近,王成經常有機會接觸到與張先生交往的武林前輩,仔細聆聽前輩們的習武心得,認真觀察前輩間的交流,體驗研究前輩的技藝。因其敏而好學,深受武術前輩的青睞,得到諸多武壇名家的指點,為其今后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王成除全面繼承太極拳套路、器械、推手等技法之外,還將太極拳松、沉、圓、活,彈、抖、驚、炸的技擊特點運用自如,更能將世人知之甚少的 “接手法” 和 “放長擊遠”等技法發揮到極致。
??? 多年來,在習練的基礎上,王成創編了“陳式二十七式太極拳”及 “陳式二十七式太極拳對練”,并以此作為其太極拳訓練體系的總綱。因 “陳式二十七式太極拳”和 “陳式二十七式太極拳對練”已經包含了傳統太極拳從樁功、套路、推手、對練、接手直到打法的所有內容和訓練步驟,同時輔以刀、劍、槍、桿等器械練習和理論學習,使其得以全面繼承和掌握傳統太極拳的精髓。
??? 1998年,一名武術學院的學生,想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創辦一個武術學校。當地有個外國人知道這個學生要開武館,就想和這名學生比試一下。因為這名學生沒有信心,通過多方渠道打聽到王成,得知他正在卡拉奇參與工程項目,就專門打電話邀請他。王成和這名學生并不熟識, “當時考慮都是中國人,于是我就去幫他。”王成回憶道。到了場地,王成用了幾個簡單動作就把此人制服,心服口服地拜倒在地。
??? 2004年,王成在也門塔伊茲參與工程項目。有兩個當地人對中國武術很感興趣,知道王成會太極拳后,特別想與他比試一二。“既然人家來了,我就不能駁人面子。”王成笑著說。禮讓在先后,王成很快掌握主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兩個外國人扔倒在地。圍觀者無不驚嘆,嘖嘖稱贊中國武術的神奇與博大,對眼前這位武術大師也表現得畢恭畢敬。王成笑著說: “因為武術,結識一些國內外的朋友,很開心。”
??? 多年來,王成不論走到哪里,甚至是到國外工作期間,都不忘習練太極拳,即使再忙,他也會拿出時間練習。也經常有外國的太極拳愛好者與他交流學習,一批太極拳愛好者與他結緣,共同探索太極文化。如今,他的學生遍及韓國、日本、加拿大、德國、捷克、澳大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也門等國,其中有多人頻頻在各類武術比賽中獲獎,受到了業內人士的好評。
??? 同時,受王成的影響,德州一大批太極拳愛好者投入到太極學術研究中,他們撰寫的太極研究文章,在太極拳界有較高的影響,并被有關網站、雜志轉載,這些貢獻成了區域性的標志,形成了太極高水平的德州群體。
曾登上《精武》雜志封面,引起很大反響
??? 在繁忙的工作和習武之余,王成還付出極大的精力在武術理論領域進行探索和鉆研。他在認真研讀古典拳經、拳論、拳譜的基礎上,運用哲學、物理學、生物學等現代科學,結合自己的習武體會,經過多年研究和反復實踐,取得了豐碩的理論成果。
??? 1994年,《太極健身實用對練》一書出版, 1995年臺灣又將該書精裝出版,在大陸和港臺都有較大影響。 20多年來,王成先生及其弟子在全國各類武術雜志上發表論文數十篇。 2000年, 《精武》雜志社將2000年第一期定為 “陳式太極拳專輯”,特邀王成為主要撰稿人和封面人物,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
??? 近幾年,王成又致力于集其40余年的武術實踐和理論探索,著成 《王成太極論》一書。此書將以獨特的觀點和精辟的語言提出并回答一直困擾廣大太極拳以及武術愛好者的問題。除此之外,王成通過艱辛探索與開拓創新,自成一套科學完整的武學理論體系。其武學理論體系在強調太極拳特點的同時,更加注重太極拳的全面性,如力巧結合,剛柔相濟,性命雙修;套路練習與實戰訓練并重,近戰與遠戰并重,主動進攻與后發制人并重等。
??? 值得一提的是,王成將太極拳散手技擊的攻防動作加以概括、分類,總結成 “手肘肩”、 “步法”、 “螺旋纏絲”、 “遇力走圓”和 “大臂不動小臂動、小臂不動大臂動”等五大法則,統稱 “太極拳實戰王氏法則”。
??? “音樂是利用 ‘1、 2、 3、 4、 5、 6、 7’等簡單的音符譜寫美妙的旋律。如同音樂家掌握音符一樣,習武者如能熟練掌握 ‘王氏法則’,同樣可以任意組成無數的技擊組合,記錄和分析各種技擊組合動作, ‘王氏法則’方便了散手技擊的教學和訓練,是武術界的一大創舉。”多年跟隨王成習武的弟子劉勇感受頗深。
??? 王成的武學理論在幾十年的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富和提高,體系日趨完善,已經成為其追隨者們練拳習武時不可或缺的指導思想。
弘揚中國傳統武術文化迫在眉睫
???? 王成認為太極拳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思想、一種文化。 “現在有很多人對于太極拳存在誤讀。一提太極拳,人們就理解為老年人練習的那種太極操,其實這是一種不全面的認識。”王成把太極拳定義為一種傳統文化的載體,它不僅是一門武術、一種鍛煉身體的方式,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 “太極拳是中國武術的一部分,代表了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也反映了一種科學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可以指導人們如何做人,如何處事,這也是太極文化的精髓所在。”
??? 在他看來,武術和文化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而現代人對太極理念的偏差體現在武術與文化的脫節上, “現在有把武術功利化的傾向,這樣就會產生意識上的偏差。還有往往人們強調最多是武術的健身性,對武術的整體性和文化重視還不夠。”
??? 因此,王成覺得當前對于中國傳統的武術文化傳承迫在眉睫。在外工作期間,他了解到目前全球大約有一億多人從事這項運動。然而,這項發源于我國的運動,在日本、美國的發展竟然比國內還要好。 “日本研究太極拳是研究怎樣能夠達到健身的最好效果,技擊的效果怎么合理的運用。而美國是把中國太極拳當成一種醫療運動處方來看待。”他告訴記者,目前美國又提出一個 “運動處方”,把太極拳治哪些病,如何治療,如何訓練最科學做了很多研究,但國人對太極拳的應用還處在一個偏低的位置上,這種落差實在讓人窘迫。
??? 王成在工作之余,開始致力于傳播、推廣太極拳這項運動。目前,他已經接到天津外國語大學的邀請,去給大學生講中國太極文化。每周,他都會擠出時間回到德州,因為在這里有一大批他的學生,有的已經跟著他學了20多年。每次上課,甚至有不少學員從外地專程趕來。令王成欣喜的是,除了這些學員以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進來。在聯通公司上班的要學良,除了自己跟隨王成練拳,每次都要帶上他5歲的小兒子。如今,小家伙開始喜歡上了這個運動,稚嫩的動作透著中規中矩。德州二中的教師王志勇、高妙、馬新華師從王成,他們應二中領導的安排在德州二中的體育課中開設了太極拳的課程,每次王成從天津趕回來,王志勇都和王成老師匯報學生們的學習情況。他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對太極拳產生興趣。
??? “太極的魅力無窮無盡,需要傳承的還很多,需要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共同弘揚中國博大文化。”王成說。
□本報記者 曹戈 王恩慧 本報通訊員 邢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