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穿濟公服,頭頂濟公帽,手拿一蒲扇,涂著銅色漆面的“濟公”,在太陽的照射下紋絲不動,儼然一尊別致的雕塑。近日,在市中心廣場,正當很多市民疑惑為何此處平添了一尊雕塑時,一位因好奇上前觸摸的市民尖叫一聲,原來這尊雕塑竟是個大活人!——這就是武城“80后”小伙周志成表演的活體雕塑。 “活體雕塑”源起西方,近年悄悄風靡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因銅像迷上“活體雕塑”
???? 小周搞“活體雕塑”絕對是偶然。今年2月,他與朋友們一起到董子文化街玩,看到董仲舒的銅像,心想:自己能不能扮演這種銅像呢?這個想法一出來,他便開始試驗了,“做‘活體雕塑’最重要的就是色彩,必須是太陽曬了不掉色,還能在幾個小時后洗掉。 ”周志成說,剛開始嘗試調顏料的時候,他曾將鍋底灰涂在身上,不過以失敗告終。 “沾在手上還算逼真,涂到身上幾乎就看不出來了。 ”由于“活體雕塑”相關資料缺乏,許多東西只能靠他自己摸索。
??? 在一次與女性朋友討論化妝時,小周偶然發現金色與黑色的眼影混合起來的顏色與銅像的色彩很接近,這種顏料不僅涂抹之后的效果好,而且很容易清洗,這個發現讓周志成很是興奮,使得他離“活體雕塑”的夢想又進了一步。之后,他又找來自己破舊的工作服,把衣服噴上乳膠漆,使質感更逼真了。而對于“活體雕塑”基本功的訓練,周志成也是一刻沒耽擱,在汽車配件廠工作的他,天天練紋絲不動的基本功。小周說:“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每天下班回到家,我先從練習站軍姿開始,然后再嘗試著做些動作、琢磨著造型,這樣日復一日,慢慢就進入狀態了,仿佛自己真成了一尊雕塑。 ”
首次表演長達4小時
??? 但是表演“活體雕塑”并不容易。周志成在朋友的幫助下,鼓起勇氣,嘗試著在武城升平廣場做了一次 “活體雕塑”表演。他以濟公、賣糖葫蘆的商販和拉車人的造型亮相。每隔一刻鐘或者半小時,改變一次造型。 “衣服早已噴好涂料,并做了硬化處理,穿上就行。但在眼影涂到臉上、手上等所有裸露的地方,就明顯有透不過氣的感覺。 ”周志成說。
??? 雖然很難受,但第一次表演的周志成,激動的心情已把各種的不舒適驅趕得無影無蹤。他說:“有一次,我剛化完妝,一位遛早的人正好看到,被我嚇得尖叫著跑了出去。 ”小周“僵”站在廣場中央時,行人紛紛圍上來,許多人不停地嘀咕這到底是什么,這人是不是泥做的……首次表演獲得了巨大成功,而原本打算一個小時的表演則不得不延長,一站就是4個小時,連中午飯都沒顧上吃。
夢想在繼續……
??? 首戰告捷后,每逢節假日周志成都會來到廣場上表演,可有一些觀眾的行為卻讓他受了很大委屈。 “有的人說我干這個就是為了騙錢,還有人明知是活人還打我的臉。 ”周志成從未抱怨。他說:“‘活體雕塑’,是一種行為藝術,我是真的喜歡它,我會盡力把它做得更好! ”
?? 如今,癡迷于“活體雕塑”的周志成算是剛剛打開了局面,不過藏在心中的夢想已經開始蠢蠢欲動了:“我會繼續表演下去,在行為藝術和百姓欣賞度上找到契合點,讓咱們德州人了解、欣賞這門藝術。 ”
□本報記者 井璐 紀曉
【相關鏈接】
??? “活體雕塑”屬于行為藝術的一種,用顏料和模特的結合創造出一種雕塑的效果,20世紀六七十年代起源于西方國家。它借鑒了純雕塑藝術風格,能更加靈活地展示各種特色事物?!盎铙w雕塑”表演中,模特會變換不同的造型,帶給參觀者一種奇特和神秘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