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素萍近影。孫艷東 攝
一位出身貧困、歷經苦難的家庭婦女,1992年與佛教結緣,傾30萬家產重建東天目山,繼而北上慶云恢復海島金山寺,西進甘肅建設驪靬古城,為社會創造出文化財富,她就是齊素萍。
“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為勞苦大眾謀福利,做對他們有益的事情,不要像我父親一樣餓死。 ”她在各處景區建設了敬老院,收養鰥寡孤獨,教育他們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在慶云縣,投資 2億元的吉祥園景區項目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萬佛殿、圓通殿、四合院、海島湖等景觀初具規模、呼之欲出。這是齊素萍居士繼海島金山寺后在慶云投資建設的又一特色景區,她的傳奇經歷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居士也曾是打工族
1940年,齊素萍出生于慶云縣渤海路街道辦齊家村一個農民家庭,母親46歲才生下了她。父親靠在東北挖煤謀生,患有哮喘病,母親身體也不好,家庭條件艱苦。為了能活下去,齊素萍17歲便到浙江一家海產品加工廠打工。
打工的情景,齊素萍記憶猶新。她說,當時干的活主要是為出海捕撈船卸船,在加工車間當搬運工。一簍簍的螃蟹、大蝦,足有100多斤,手還經常被螃蟹的 “大鉗子”夾得鮮血直流。
冬天,在刺骨的寒風中,懷抱滴著冰水的簍筐,沒一會兒單薄的棉衣就濕透了,膠皮鞋里也灌滿了水,走路咯吱咯吱響。到廠房里運料又不一樣,海鮮被加熱到100℃,搬運起來極為燙人,真正是水火兩重天。
1960年,慶云老家鬧災荒,父母和大哥等一家5口人去投奔她。當時的齊素萍因為常年勞累,患上了風濕性關節炎,住了一個多月的院,不得不離開海鮮加工廠。為了養活全家人,齊素萍托人給自己介紹對象,條件只有一個:一起照顧家人。
很快有人給她介紹對象:比她大10來歲、因患肺結核病剛出院的軍官熊心誠。肺結核病是一種傳染性疾病,當時人們唯恐避之不及,何況對方還比自己大10多歲。雖然家人極力反對,但齊素萍還是選擇了結婚。
1961年,從經人介紹到結婚只有7天,齊素萍連置辦新衣服的時間都沒有,匆匆將舊衣服簡單加工成了嫁衣,騎一輛三輪車到了丈夫家。
結婚不到半年,丈夫的肺結核病復發了,當時已經懷孕的齊素萍忙里忙外,焦頭爛額。這時,父親來江蘇找她,身處困境的齊素萍給了父親30元錢便打發他回了老家。沒想到這一面竟是永訣。 1962年正月初四, 3年自然災害期間,父親餓死在慶云老家。提起這事,齊素萍依然悔恨不已。
一個人的東天目山
東天目山位于浙江西北邊鄰,梁武帝長子蕭統曾于此地修禪,歷史悠久,名揚中外。這處歷史名勝,于1958年毀于一場大火。在齊素萍的努力下,東天目山得以恢復重建,成為全國著名旅游景點。
齊素萍與佛結緣于1992年。她去杭州靈隱寺,正趕上凈空法師講授大成佛法和孔孟之道等傳統文化,深受啟迪,立志要踐行法師的教誨。 “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為勞苦大眾謀福利,做對他們有益的事情,不要像我父親一樣餓死。”齊素萍說。
1995年冬天,帶著30萬元的家當,齊素萍來到海拔1478米,遍是參天古木、蒼松翠竹的東天目山,立志要恢復這一旅游勝地,打造世外桃源。此時,家人朋友不支持,說她是瘋子、敗家子;東天目山人跡罕至,沒有道路、沒有居所,連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
齊素萍花 500元錢雇人在山上用毛竹、塑料布搭起一間窩棚住了下來。從此開始了長達6年的重建東天目山之路。為了籌集資金,她每天早起背著背簍下山化緣。 “剛開始好多人不理解,有的不給,有的就給一點稻谷。”齊素萍說,“后來大家覺得我可憐,便多給一些稻谷,也有給錢的,多的時候一天要到了1000多塊錢。”
齊素萍每天要背生活必需品上山。冬天最難熬,為了取暖,她買了一個小火爐和50斤火炭。不料晚上睡覺時一氧化碳中毒,幸虧醒得及時,趕緊掙扎到窩棚門口扒開了一個縫隙,才幸免于難。最艱險的時候是大雪封山,厚厚的積雪掩蓋了一切,如果不能及時下山獲取給養,就有被餓死的危險。每年這個時候,她只能憑著印象順著山道,坐在雪上一點點往下滑,衣服里、鞋里全都灌滿了雪水,每次滑到山下,整個人幾乎已經凍成冰棍。
慢慢地,人們開始被齊素萍的堅定所感動。原來經常到山上鬧事的村民不鬧事了,還主動幫助她;原來對她嗤之以鼻的家人朋友開始理解她了;更為可喜的是,很多企業老板、社會精英紛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觀音殿、大雄寶殿等一座座雄偉的建筑拔地而起,一個嶄新的東天目山展現在人們面前。
從杭州到齊河:齊素萍的佛教文化蹤跡
2004年,齊素萍發愿在家鄉慶云弘揚佛教文化,斥資3.5億元重建海島金山寺,經過8年的建設發展,成為全國 “AAAA”級旅游景區。寺院常住僧人300多人,日接待游客萬人。
2009年,齊素萍又投資8億元在金山寺北面規劃建設了吉祥園景區,力爭打造國家AAAAA級景區。同一年,她在齊河重建了定慧寺。 2011年,她又在甘肅金昌市永昌縣投資5.2億元建設了驪靬古城,打造全國唯一的以中西傳統文化融合為背景、以古羅馬文化中國化為主題的旅游品牌景區。
齊素萍還在各處景區建設了敬老院等基礎設施,收養鰥寡孤獨,教育他們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她還十分熱衷各類慈善事業,汶川大地震、慶云一中新校區建設,她分別捐獻了100萬元善款。她還為慶云二中重建了學生宿舍。
提起以后的打算,齊素萍說: “希望我建的這些東西以后都能成為景區,成為文物,成為人民的寶貴財富。”
□本報通訊員 孫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