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濱(左)與著名導演謝晉合影。
他長年奔波于全國各地,與中國知名的電影人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他成功地擔任起《電影百年》元旦晚會的總撰稿人和央視6套《電影人物》欄目編導。
在別人看來,王海濱有著令人羨慕的頭銜——影視節目策劃人、央視編導、專欄撰稿人。對他來講,這僅僅是他20年媒體生涯的縮影罷了,而他從一名新聞人到電影人的奮斗歷程,或許才是他最在乎的東西。
機緣巧合,成為一名電影人
談起自己與電影的緣分,王海濱滿臉興奮。從小就對文字感興趣的他在畢業之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德州電臺,成為一名新聞工作者。為了能夠更深入地學習新聞寫作,王海濱報考了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進修。然而,求學之路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順利,連考兩年中國傳媒大學均以失敗告終。就在王海濱感到極度失落的時候,朋友推薦他報考北京電影學院。當時已經不抱任何希望的他,卻意外通過了北京電影學院的考試,歪打正著地成為一名“北影人”。
初到北京的王海濱由于缺少經濟來源,只得寄宿在一個朋友的宿舍,而這一住就是兩年。住的地方和學校有20多公里的路程,為了省錢,他專門去二手市場買了一輛自行車。每天他早晨六點半起床,蹬車40分鐘趕到學校上課。
初學電影讓王海濱感到很吃力。為了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他買來很多課外書,每晚都要學到一兩點鐘。正是他永不言棄的精神讓他的成績逐漸名列前茅,也讓老師和同學都刮目相看。“雖然那時我已經三十歲了,但學習的勁頭特別大。 ”王海濱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