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德城區新湖街道辦事處的一名普通黨員,退休七八年了,可她似乎天天都有忙不完的事,社區里大事小事她都參與,居民遇到困難都會想到她,文藝活動時更少不了她的歌聲……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永遠沒有退休”,她就是德城區新湖街道辦事處豐華社區霞光紅黨員志愿者服務隊成員孫慶華。
“最近怎么樣,眼睛好點兒了嗎? ”每到周末,孫慶華都會準時來到社區低保戶萬經義家里噓寒問暖,幫著他收拾屋里屋外。萬經義三年前因腦出血后造成視力大幅下降,唯一的女兒又在外地上學,孫慶華經常幫他買菜、買藥。萬經義夸道:“孫姐這幫志愿者對我可好了,平日里幫這幫那的,有急事兒時,一個電話她們就過來了。 ”
孫慶華今年62歲,1966年參加工作,2005年在新湖街道辦事處退休。退休后的第二天,她就到豐華社區黨支部報到:“我是一名黨員,社區有什么活動,告訴我一聲,我隨叫隨到。 ”這一年,在她的倡議下,社區成立了第一支志愿者隊伍。
在孫慶華的建議下,豐華社區為社區老人專門設立了一個聊天室,每天老人們到這里來聊天解悶,孫慶華成了“專職”陪聊員。 “這個聊天室讓老人們休閑溝通有了好去處,還可以化解矛盾。老人們高興的不高興的事都愿意說,就連兒女們給買了新衣服都要穿上給我們看看。 ”社區黨支部書記潘玉梅說。
孫慶華帶領社區志愿者和老殘人員、困難戶結成“2+1”幫扶對子,每兩個志愿者幫扶一個對象,定期陪著聊天、做家務。
隨著縫紉機嗒嗒的響聲,一個精美的小布包不一會兒就做好了。社區沒事的時候,孫慶華都會在自家陽臺上專心致志做她的“環保包”。孫慶華發現,居民買東西時大都選擇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要是人人都用能夠多次使用的方便袋,對節能和環保將是一個貢獻。 ”于是她找出用不著的舊布,做成了一個個布包。孫慶華把第一批包送給鄰居和朋友時,大家都非常高興,這也更加堅定了她做環保包的信心,此后她做包的數量和樣式不斷增加。見到熟人和朋友時,孫慶華就向大家介紹環保包的好處,人們常常要求給自己做一個,孫慶華也總是欣然同意。
目前她已經做了數千個環保包,贈送給了上千個家庭。她不僅自己做,還教社區志愿者做,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了這一行列。除了做環保包,她還經常義務宣傳環保知識,成了社區的“環保大使”。
“共產黨員時刻聽從黨召喚,專揀重擔挑在肩,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 ”“七一”黨的生日馬上就到了,孫慶華和志愿者們正在排練現代京劇《共產黨員時刻聽從黨召喚》。孫慶華幾乎每年都會創作新的文藝作品,有歌曲、舞蹈、還有三句半,宣傳黨的政策好、人民生活好。
在孫慶華的帶動下,豐華社區成立了秧歌隊、老年模特隊、歌詠隊、舞蹈隊等文藝團體。孫慶華介紹,社區志愿者創作的部分節目已經亮相德城春晚,今后爭取讓社區的節目亮相央視。
由孫慶華作詞的 《社區志愿者之歌》里面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扶貧濟困幫老助殘,真情實意送溫暖。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個共產黨員的理想和信念。
□本報記者 鄭東巖 本報通訊員 方志勇 傅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