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曾經馳騁疆場。如今安享晚年的他,提筆書寫過往的烽火歲月,為的是激勵后輩銘記歷史,珍惜現在。
□記者 楊碩 通訊員 袁瑞雪 潘學飛
1.2米的個頭,他看起來像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小孩兒;14歲當兵,他是戰場上的一匹“野馬”,被授予“一級人民英雄”稱號;上百場戰役,光輝的烽火歲月,在他腦海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如今88歲高齡的李安甫,歷時5年,完成了30余萬字的革命回憶錄。
談起寫回憶錄的初衷,他激動地說:“祖國的今天,是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換來的。堅持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及在祖國建設中遇到的坎坷寫出來,就是想給我的子孫們留一份精神財富,讓戰士們視死如歸、臨危不懼的精神,激發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和學習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14歲當兵他是戰場上的一匹“野馬”
今年88歲的李安甫是樂陵市云紅街道辦事處劉橋村人,7歲在樂陵縣模范小學師范班讀書,“九一八”事變對他的影響很大。“日本鬼子在東北三省燒殺搶掠,殺人不眨眼,連小孩子也不放過。”李安甫說。
1937年9月,日軍侵入樂陵,樂陵縣模范小學解體。他親眼目睹了日本鬼子在村里橫行霸道、無惡不作,他的父親、二哥、四哥都是軍人,臺兒莊戰役中,二哥、四哥犧牲,對日本鬼子的仇恨在李安甫心中扎了根。
1938年9月,14歲的李安甫參加了肖華的部隊,當時由于個子矮、歲數小,戰友們見面便喊他“娃娃兵”。
但是,李安甫的槍法準,殺敵無數,肖華送給他一個綽號——“野馬”。“那時候肖華將軍說我是一匹野馬,要好好教育,教育好了就是一匹好馬,教育不好就是一匹壞馬……”李安甫回憶說。
1939年10月,李安甫被選入武工隊,第二年,李安甫接到上級指示,派他和隊長刺殺罪大惡極的日本將領川島。在這次戰役中,李安甫立功,肖華將軍批準了李安甫的入黨申請,就這樣15歲的他成了一名預備黨員,18歲時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李安甫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取得勝利后,還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多次榮立二等功、三等功,被授予“一級人民英雄”、“全國戰斗英雄”等多個榮譽稱號。
1957年8月,李安甫轉業到了江蘇省無錫市公安局任職,直至1983年離休后才回到家鄉樂陵。
83歲提筆他將經歷寫成30萬字回憶錄
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朱德獎章、華東二級戰斗英模……一枚枚獎章記錄著李安甫一路走來的卓越功勛,見證著他不凡的革命之路。擦拭獎章、翻看過去戰友們的照片是李安甫每天必做的事情。他說,他是在和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對話,和那些在戰爭中犧牲的兄弟姐妹們對話,告訴他們“安心地睡吧,你們的鮮血沒有白流,今天我們的祖國強大起來了。”
2000年2月,同為革命戰友的老伴卞秀蘭去世,這勾起了李安甫對戰爭年代的回憶,那時他便有了寫回憶錄的想法。但由于身體、精神上的種種原因,計劃一直擱淺。直到2007年住進樂陵市夕陽紅娛托所,他才開始靜下心來整理。
由于只有1.2米的個頭,敬老院的桌子對他而言太高,寫字不方便,他便自己花錢定做了新桌子。有些事記不清楚了,他便讓子女想盡辦法聯系健在的老戰友,和經歷過那個年代的老同志一起回憶。由于右眼在戰爭中落下了傷病,長時間看書寫字便會疼痛流淚,他只能寫寫停停:“有時候思路來了,我怕自己忘記,就只好忍著疼痛堅持寫。”
目前,他的革命回憶錄已書寫了6大本,30余萬字。
11次死里逃生用歷史教育青少年
戰場上,李安甫和戰友經歷了無數次生死考驗。他在回憶錄中這樣描述:“抗日戰爭時5次,解放戰爭3次,抗美援朝1次再加上剿匪2次,我總共死里逃生11次,印象最深的要數攻打天津小站那次。”
1947年12月的一天晚上11點,上級命令李安甫所在的團一夜攻下小站,否則將會影響整個戰局和全盤計劃。剛開始時,進攻很順利,后來一個暗堡攔住了他們沖鋒的道路,派上去爆破的戰士先后飲彈傷亡。考慮到敵軍增援一到,我軍兵力難保,時任搶救隊隊長的李安甫主動向領導請纓,帶著一只三號爆破筒、兩枚手榴彈爬向敵堡,將爆破筒拉響塞進敵堡的瞬間,他感覺自己往左邊一倒,便什么也不知道了。當李安甫醒來時發現自己在包扎所,當時已經昏睡了六天六夜。那次戰役給他的左腿和右眼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傷殘……
李安甫說,回憶那段烽火歲月,能讓我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多年來,他一直堅持為孩子們義務宣講,目前已為12所小學近9000名師生作以抗日救國、抗美援朝親身經歷為內容的愛國主義教育報告近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