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新在喂他養的八哥。記者劉振興攝
在德州市運河經濟開發區德棉佳苑小區南門一家店鋪門前的廊檐下,掛著一根長長的桿兒,桿兒上掛滿了密密麻麻的鳥籠子,如果不抬頭看一下門上方掛著的美發店的招牌,你或許會以為自己來到了一家寵物店。走進店里,一只白色的小西施犬蹦蹦跳跳地搖著尾巴來到客人跟前,幾個養滿錦鯉的魚缸錯落有致地擺在桌臺上……這家店的老板就是30歲的美發師陳樹新,他不僅有一雙巧手為顧客美發,還有著一顆愛護動物的善良的心。
短短三年間,他救下16只魚鷹和2只雕
15歲那年,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陳樹新看到一些設網捕鳥的年輕人拎著兩只鳥鷹和一只幼年雕,頓時,他的腦海中閃現出了電視中看到的鷹和雕被殺害,制作成工藝品的畫面。“那些都是幼年的鷹和雕,看著著實讓人心疼,當時我心想,我一定要救下它們。”陳樹新回憶道。
陳樹新上前詢問這些年輕人能否把捕捉到的三只“大鳥”送給他,“他們說:你得花錢買,要50元。我就趕緊跑回屯里,跟父母要了50元,把它們買了下來。”
在當時,50元對于都是農民的父母來說,并不是個小數目,但當父母知道陳樹新是為了救這些幼鳥的性命時,卻極其慷慨地支持他。從此,陳樹新一發不可收拾,每天放學后,便會到處尋找捕鳥的人。短短三年間,他從捕鳥人的手中救下了16只魚鷹和2只雕。
為了讓這些幼鷹和幼雕不再受傷害,陳樹新決定將它們撫養長大。他學起了飼養猛禽。“被它們咬傷是常有的事,到現在我的背上和耳朵上還有很多疤痕。”陳樹新一邊說一邊扒著耳朵給記者看。
疼痛可以忍受,但怎樣才能讓它們吃飽,則成了擺在他面前的難題。“我有一個親戚在屯子附近一家肉聯廠上班,他知道我養鷹和雕的事情后,每次屠宰完畢,都會讓我的魚鷹和雕去吃‘免費’大餐——都是些人家不要的內臟、碎肉什么的。”三年后,陳樹新把它們全部放歸山林。“有時候回家鄉,會看到它們落在我家的房頂上休憩,經過大自然的洗禮,它們不再站在人肩膀上,只是遠遠地看著我們,但我很開心,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