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原縣的十字道口,偶爾你會遇到這樣一個景兒——一把遮陽傘,一輛電動三輪載著一車修鞋的家當(dāng),他 坐 在 輪 椅上,戴著老花鏡,手里捧著鞋飛針走線。沒有固定的工作場所,整天聞 著 鞋 子 臭味 , 沿 街 擺攤。他雖不起眼 , 卻 讓 人“足下生輝”。他就是身殘志堅的殘疾修鞋匠孫書芹。
一場車禍,18歲少年失去行走能力
1958年,孫書芹出生在平原縣小張村。由于家庭貧困,從小沒有讀過多少書的孫書芹夢想有一天可以走出村莊,去靠自己的努力改變生活。18歲那年,風(fēng)華正茂的他在打工時,遭遇了一場車禍,將他的人生夢想徹底打碎。“雙腿股骨頭壞死,從此再也不能行走了?!碧崞甬?dāng)年的事,孫書芹的眼中仍然噙滿淚水。
從死亡的邊緣逃離后,孫書芹躺在家中的炕上久久不能振作,他不相信命運會如此不公。但看到父母為他一夜變白的發(fā)絲,聽到父母背著他偷偷啜泣的聲音和止不住的嘆息聲,他決定給自己找條出路,“給自己定的第一個目標(biāo)是能自己上廁所,讓自己練習(xí)使用雙拐行走,沒有了腿,我要用拐走得更精彩。”
刻苦學(xué)技,成就36年無悔修鞋路
慢慢地,孫書芹學(xué)會了使用拐杖輔助行走,他也嘗試著去附近的集市轉(zhuǎn)悠。雖然路人總是對他投來異樣的目光,但他知道,他需要學(xué)一種謀生的手藝。一天,孫書芹巧遇一位修鞋工,“他在馬路邊擺了一個修鞋攤,生意還算紅火。我當(dāng)時想,自己雖然腿殘疾了,可我還有一雙手啊。學(xué)門手藝,不能拖累父母一輩子啊?!睆拇耍糠贲s集就會來到修鞋師傅的旁邊觀看,“起初不好意思說想學(xué)修鞋,就從旁邊給師傅遞個小皮子、拿個小剪刀或線團之類,后來,我跟師傅熟悉起來,他知道我的家庭情況和遭遇后,把修鞋的手藝傳授給了我。”兩年時間一晃而過,孫書芹跟著師傅學(xué)會了各種修鞋的技巧。
憑著自己的所學(xué),孫書芹每天清晨6點就會從小張村搖著輪椅出發(fā)來到附近的村落趕集修鞋。夏天還好受,冬天他的手起了凍瘡,但為了生計,雖然手出血了,他仍舊細心地補鞋,“冬天出攤前,從家里帶個暖瓶,拿個玻璃瓶,手凍僵了,就用瓶子灌上點熱水,暖暖手接著干。要想改變生活,就要艱苦奮斗和自強不息?!薄斑@位師傅鞋修得好,壞的地方修好后跟新買的一樣,他人也好,沒零錢時,就先欠著。”一位正在修鞋的顧客見到孫書芹跟記者聊天,在一旁說道。孫書芹接過他的話,誠懇地說:“我修鞋已有36年了,我為顧客好好修鞋,錢不多要,他們肯定愿意來。都到我這來了,我的生意不就火了?!?BR>辛苦一生,期望老來有個伴
對于這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工作安排,孫書芹顯得很滿足,“現(xiàn)在行行競爭大,哪行錢都不好掙,靠手藝吃飯感覺比較踏實。雖然咱是個下肢殘疾的人,可咱有一雙健康的手啊?,F(xiàn)在還能光顧鞋攤的顧客都是好幾年的熟客了,有一些是兩代人都在我這里修鞋,對他們來說,更多的是投入了感情而非金錢。我真的非常感激他們,能這樣信任我。”這是孫書芹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慨。
由于身體原因和家庭貧困,孫書芹一輩子沒有成家,談起對未來的設(shè)想,孫書芹希望可以找個老伴,“以前有父母陪在身邊,后來父母都不在了,我沒有孩子,一個人特別孤單,我希望有個老伴,能夠跟我走完剩下的路?!?BR> □記者 吳杰 通訊員 張玲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