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命了啊!”
2008年5月,禹城文化館投資20多萬元購買了一套現代化的線振音響設備。文化節開幕前幾天,為了彩排,這些設備被提前安裝到舞臺上。一天晚上,突然狂風大作,下起了大雨,蓋設備的防雨罩一下子被刮到了空中。田發洪一看急了,趕緊拉起一張大帆布,死命地罩住設備。這時,田發洪突然發現,后舞臺燈突然亮了起來。“壞了,配電箱進水了!”這個念頭在腦海里一閃的同時,田發洪幾步跨了出去,用塑料布去蓋配電箱。誰知,剛一接觸到配電箱,一股巨大的電流把他擊退到幾米外。附近幾個人趕忙把他拉回來:“你不要命了啊!”田發洪推開眾人,又跑到總電閘前,拾起地上一根絕緣塑料管,將閘刀打下來。
雨停后,他連夜到市區理發店借來10多個吹風機,忙活了一宿,將受潮的設備一一烘干。田發洪的“不要命”也總算保住了20多萬元的設備。
勤學苦練,莊稼漢成了著名笑星
來到文化館之后,田發洪始終忘不了上臺演出的夢想。1998年,他開始主動拜名師學習曲藝表演和創作。學藝是個苦差事,對于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田發洪來說,更是如此。為了學習山東快書,他跑到濟南買來了7碟光盤和鴛鴦板,反復琢磨。2000年,他終于如愿以償,在眾多觀眾的歡呼和掌聲中,重新登上了文藝晚會的舞臺。
多年的耕耘,終于得到回報。田發洪也一發不可收拾,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文化藝術上。2000年至2011年,他的相聲《不和諧的音樂》獲第七屆華東六省一市小品、相聲大賽金獎,在省級曲藝比賽中,7次榮獲一等獎,在《群眾藝術》等雜志發表曲藝作品10余篇,并被吸收為山東曲藝家協會會員,成為省內有名的笑星。
多年來,他一直把民間文化活動的繁榮放在了重要位置。除了經常深入基層輔導,他還倡導農村社區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今年春節前,他自掏腰包買來了鑼鼓、秧歌服和表演道具,幫助農村老家的群眾建起了民間文藝表演隊。田發洪常說:“藝術來源于生活,來源于最基層的群眾。我是從沙土地里‘拱’出來的,更應為常年生活在農村的群眾做些事情!”
??? □記者 靳東群 通訊員 王磊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