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學養
所謂學養,包括學問和修養,作為書家,既要培養完善人格,又要提高文學等修養。
“由于自己學養不高,早年為人寫匾牌,曾把‘證券’寫成‘證卷’,貽笑大方。后經多年努力,才有所提高”。丁先生說:“別人請你題字作書,最好做到有的放矢,使所寫文字內容符合求書者的心意”。藤原建樹教授曾邀請丁先生去日本舉辦書展,丁先生了解他是位侵華老兵,后來醒悟了,愿將功抵罪,還積極創建日中友好促進會,并親任會長。當他向丁先生求書時,先生便為其寫了一首藏頭詩:“藤老根彌壯,原沃遍桃李。建功在今朝,樹立中日誼。 ”此詩雖欠符格律,但符合他的心意。藤原教授看后伸出大拇指贊賞不已。還將此幅作品裱好高懸自家客廳,直到他去世從未更換。丁先生也曾為德州一中原校長傅國杰寫過頌詞,他寫道:“榮領百校首,譽滿萬民心”,這讓傅校長深感欣慰。又如丁先生的一位老同事彭教授,學問淵博,因藏而不露,不被眾人所重,然而校長慧眼識人,一再重用提拔。彭教授請丁先生給院長寫幅字,先生了解情況后便提筆寫了一聯:“睿智識璞玉,賢明追鶴卿。 ”(鶴卿是教育界泰斗蔡元培的字),院長看后一邊說愧不敢當,一邊喜形于色。
人老境界高
丁先生已是74歲的老人,為人謙和低調,藝術精湛老到,深受書畫界同行們尊重,都稱他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但丁先生聽后總是說實在愧不敢當,而稱自己只是個寫字匠。說自己雖然也自強不息,緊跟快跑,卻仍然跟不上藝術發展的腳步,是個落伍掉隊的老兵。先生對中青年書家卻是褒獎有加,說他們思維活躍,意識超前,涉獵廣,境界高,特別是創新精神非常可貴,很值得學習。這群中青年書法家是德州的精英,他們分別為德州贏得諸多榮譽,他們才是德州的未來和希望。
丁先生成為德州書協的顧問后,他對新領導班子表態說:“一、今后有活動,盡量別讓我參加,多給年青人提供展示的機會。二、書協無財政撥款,如有贊助者,需用作品回贈時,千萬別落下我,需要多少寫多少。三、書協開會,組織活動,我愿意承擔其費用開銷。 ”雖然書協新領導并沒讓他破費,但他仍一再要求,誠心可鑒。筆者還從別人口中聽到:丁先生曾不惜出資數萬元為書畫界以及為他過去所在單位的同仁們做了不少義舉,但先生卻一直閉口不談。
(本文作者系中國藝術品牌網副總編,《名家書畫》執行主編,《人民藝術》編輯,青年作家)
□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