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珂用錘子敲打鋼精鍋的邊沿。
換鍋底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嚴絲合縫、滴水不漏。
制作鍋底。
???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鋼精鍋也是一樣,是老百姓家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
顧客從老李手里接過換好鍋底的鋼精鍋。
一碗燉白菜,一個燒餅,便是老李的午餐。
□記者 滿志旺 攝影 周建新
“當,當,當……”一陣陣的敲擊聲,從白鐵店鋪傳出來。一位老漢右手持木錘,敲擊著蓋在“工”形鐵架上的白鐵片。寒冬天里,戴著的白色棉線手套顯得那么單薄。
??? 老漢名叫李榮珂,今年56歲,與白鐵片打了近四十年交道。一把剪刀裁出輪廓,一把木錘敲打形狀。不管顧客想要做出什么形狀的白鐵制品,他都能辦到,而且成品既美觀又實用,因此他也贏得了鄰里八鄉(xiāng)對其“巧手”的贊譽。
??? 李榮珂最早開始學習白鐵手藝還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當年他跟二屯鎮(zhèn)生產隊的一位柳師傅學藝,并專門為生產隊打造各種工具?!澳菚r候,我們可是全隊仰仗的手藝人。不管是隊上要做新的工具,還是鄉(xiāng)親們誰家的鍋盆壞了,都是我和柳師傅來制作修補?!被貞浿械睦顦s珂,露出自豪的微笑。
??? 后來,李榮珂開始在城區(qū)走街串巷“流動經營”。直到15年前,他在新華路上開了一家白鐵鋪。店鋪里陳列著各種白鐵制品,有鍋盆、噴壺、舀子……每天早上,他都會早早來到店里,敲敲打打就是他的工作和生活。“現(xiàn)在生意不好做了,十幾年前一天能賣幾十件白鐵制品,修補十來口鍋。現(xiàn)在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天總共也就十個人來店里。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鍋漏了就換新的,而且那些電飯鍋、高壓鍋一出來,我們的買賣更不好做了。”李榮珂說,“倒是一些類似噴壺、笊籬等不起眼的用品銷售情況還不錯,同時我還能定制產品,只要是顧客需要的,凡是能畫出圖紙,我就能做出來。”
??? 正巧有位顧客來換鍋底,李榮珂忙碌起來。為了節(jié)省時間,他會事先準備好幾種不同型號的鍋底,只要有需要,隨手就可以拿來用了。“換一個普通的鍋底也就不到十塊錢,比買一口新鍋還是實惠很多的?!崩顦s珂說。
??? 不到半小時,鍋底換好了。整個過程,沒有電焊、沒有熱接,靠的只是簡單的工具與一雙“巧手”。中午,妻子來給李榮珂送飯,每天她都會在家做好飯后,送到店里來。“忙完了手上的活,吃上一口熱飯,就覺得挺好。”李榮珂笑著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