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一片劃粉順著軒轅尺在布料上留下一條白色的劃痕之后,一位戴著眼鏡的老人又拿起剪刀,按照劃痕裁剪下去。之后老人又將布料鎖邊,縫制……這位老人名叫陳文海,是一名裁縫,他今年已經64歲,而作為裁縫的歷史卻已經走過了50年。
??? 陳文海是我市夏津人,在他14歲的時候,就因為喜愛裁剪而跟隨縣服裝廠的一位郭師傅學習制作衣服。在他15歲舉家搬到東北后,又拜了一位劉師傅為師。“在劉師傅那里學了兩年后,我算是‘出師’了。1982年我自己也開了一家裁縫鋪,并且也教授徒弟。一直到我1992年重新回到德州,我教授的徒弟不下400人。”陳文海回憶起過去侃侃而談。
??? 重新回到德州的陳文海在柴市街開了一家裁縫鋪。“二十年前的時候大家的衣服很少自己買,都是買了布料后找我們去做,便宜又合身,生意非常好。那時經常一天要做十幾套衣服,能賺上200多元錢,這200多塊錢在當時可真的很值錢啊。”陳文海笑著向記者描述自己曾經的輝煌。“但是現在生意就不好了,人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很多人喜歡買名牌服飾,對于這些自裁自制的衣服,很多年輕人已經不屑一顧。如今每天最多的活就是幫人們縫補衣服上損壞的破洞,一周也不見得能接到一兩個做衣服的活。一天收入也就五六十元,只有當遇到一些節日的時候,很多企業員工表演節目來定制衣服,生意才會好點。”對于現狀陳文海似乎也是無能為力。
??? 陳文海除了自己的裁縫技巧了得,他的二兒子也在裁縫衣服方面頗有造詣。“我將自己的經驗都傳給了兒子,如今他和他妻子一起開了一家旗袍店,不管是手藝還是生意現在做得比我好多了。”談起繼承自己衣缽的兒子,陳文海非常自豪。
??? 在2000年,陳文海又將店面從柴市街搬到了東地路上,如今的店面雖然不足40平方米,但是里面掛滿了各式表演服裝,五顏六色精致奪目。“過去我最快可以17分鐘裁制出一條女褲,但是現在,我卻放慢速度更加享受在裁剪之中的樂趣。可以說我這一輩子一直是從事著自己所鐘愛的職業,有時閑下來一想,就覺得也許這就叫幸福吧。”陳文海說。
??? □記者? 滿志旺? 攝影? 周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