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本洪的獲獎作品《飛躍》。(左右兩部相機拍攝出來的圖片)
兩張圖片合成的紅藍立體圖。(需佩戴紅藍眼鏡觀看)
張本洪在長河公園取景拍攝。
??? 中國數碼攝影家協會主席、著名攝影家李濟山(右)對張本洪的獲獎作品《飛躍》進行點評。
□記者 滿志旺 攝影 周建新
張本洪,一個普通又特別的攝影人。說他普通,是因為他與別的攝影人一樣,都是通過相機拍攝的圖片來成像;說他不同,是因為他的作品是需要通過紅藍眼鏡才能看到的立體圖像。在立體攝影的路上他探索了整整十年,獲得了“德州立體攝影第一人”的稱號。
初體驗:第一部相機錢攢了半年
??? 張本洪生于1965年,高中畢業后,應征入伍進入了長春的一支部隊,成為一名軍人。此后,他開始接觸到一些軍旅報紙和雜志,并被上面的圖片深深吸引,受其影響走上了攝影之路。“我開始攢錢,準備購買一部相機。”張本洪說,那時他一個月的工資是54元,省吃儉用攢了半年,才購買了一部價值220元的華夏823相機。這是他的第一部相機,也正是這部相機,為他打開了攝影之門。
??? 有了相機,張本洪積攢已久的攝影熱情也隨之爆發。從此,相機成了張本洪的貼身物,隨時隨地拍上幾張。
??? 機會總是會垂青有準備的人,由于對攝影的鐘愛,張本洪順利進入所在團的宣傳科,在隨后的軍校進修期間,他主動選修了攝影課程。其間,張本洪購買了一本美國人布魯墨寫作的《視覺原理》,讓他自己也沒想到的是,這本書竟然在日后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街頭“秀”:手拿“眼睛相機”被當成測繪員
??? 在2003年,張本洪轉業后來到德州市工商局工作,也是在那一年,他迷上了立體攝影。
??? 有一次,張本洪在網上觀看3D視頻,忽然想起了過去在《視覺原理》上看到過的一些關于立體圖像的原理概念,并由此決定開始探索立體圖片的拍攝之路。“一只眼看到的世界只是一個平面,只有兩只眼睛的畫面重合在一起才是一個立體的世界。”張本洪說,他拍攝立體圖像的方法就是通過一左一右兩個相機同時拍攝,之后再將兩張圖片通過專門觀看立體攝影的設備觀看,立體效果就出來了,“兩個相機就像人的兩只眼睛,這就要求兩個照相機必須是同時拍攝,為此我將兩臺佳能G11相機固定在一個架子上,也因此不少人開玩笑稱我這是‘眼睛’相機。”“從2003年至今,我的大部分攝影經歷都投入到了立體攝影之中,只要一有空就會拿著相機走上街頭。由于我的拍照設備比較特殊,因此常常引人注意,記得有一次我在一個小區門口拍照,一位老大娘看著我便走上前來問,‘我們小區這是要修路嗎?’原來,她把我當成了公路測繪人員了。”張本洪笑著說。
難不倒:自制設備、自學軟件
??? 張本洪的立體攝影設備,幾乎全部是他自制而成。“由于立體攝影在攝影圈非常小眾,因此設備也不易買到,為此我只好自己摸索著制作設備。曾經有過一家相機公司出產過一款立體相機,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于是我才選擇了用兩臺相機同時拍攝的方法。”張本洪說,
??? 為了讓兩臺相機同時拍攝,張本洪自制了一臺控制儀。首先他在兩臺相機上各連了一根快門線,之后他將兩根快門線裝進一個小“控制儀中”,只要一摁控制儀上的摁鈕,兩臺相機就可以同步拍攝。“為了學會軟件,我往往是一邊在電腦上查詢翻譯,一邊記錄下來。英語翻譯對于我這個歲數的人來說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今,張本洪已經能夠自如地使用這些圖像處理軟件了。
??? 記者通過紅藍眼鏡看到了張本洪的立體攝影作品,一戴上眼鏡,似乎進入了另一個世界。照片中的人物似乎馬上就能開口講話,建筑物似乎觸手可及,美景似乎就在眼前。在一副杭州的夜景圖前,記者甚至想撥一撥畫上遮擋了視線的柳枝。
獲美譽:德州立體攝影第一人
??? 天道酬勤,張本洪鉆研立體攝影十年,獲得了很多榮譽,還被德州攝影界譽為“德州立體攝影第一人”。
??? 在2011年“康佳杯”3D立體國際攝影大賽中,面對來自13個國家的立體攝影師的作品,張本洪的作品《飛躍》獲得二等獎。“這是我拍攝的運動員跳遠的瞬間,可以說體現出了平常人一種超越自我的信念與決心。”張本洪說。大賽評委為其點評:從攝影技巧的角度來說,這幅作品很不錯,記錄下了生活的瞬間。雖然空間感的控制難度比較大,但作品立體效果很好,縱深感很強,主體沖出了畫面,有一種人在眼前的感覺。主題突出,將技術引入生活,用技術展示生活中的細節,是非常不錯的一幅作品。
??? 2013年人民攝影報暨德州攝影界迎新春聯誼會上,張本洪獲得了“德州攝影界2012年度人物獎”。組委會對他的頒獎詞是:“生活是平凡的。攝影,能在平凡中發現非凡;立體攝影,能在平凡中發現超凡。”
??? 中國數碼攝影家協會主席李濟山評價張本洪說:“立體攝影是未來圖片發展的一個趨勢,雖然目前比較小眾,但是前景還是非常的好。從張本洪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努力與思想,他為立體攝影的發展與宣傳做出了貢獻,我相信以后會看到張本洪更多更好的作品。”
??? 張本洪告訴記者,他會在立體攝影的路上繼續走下去,“我從中感受到了快樂與幸福,我會繼續堅持,拍出更好的立體攝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