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關于我們這一帶歷史文化方面的事情,就要找他——他是我們這里的文化百科全書!”在平原縣王鳳樓、張士府一帶,他幾十年來堅持搜集整理民間傳說、故事和歷史資料,已經在當地頗有名氣?!八@輩子沒有別的愛好,但為了這個愛好,整天東奔西跑,一會兒都閑不住?!边@是老伴對他的評價。“我熱愛家鄉的歷史文化,為它奔走了大半輩子了。如今雖然已經62歲了,一提起這些東西來,我還覺得渾身有著使不完的勁兒!”他說。
??? 他,就是牟書會。
□記者 王曉松
母親講的故事,讓他迷上鄉土文化
“傳說鐵拐李從小喪父,跟著母親過日子,是水務村的老住戶……”給記者講起這個《鐵拐李偷鍋》的故事,牟書會滔滔不絕。他說,這是他小時候,母親給他講的流傳在當地的傳說?!笆裁炊伎梢酝?,孩提時的兒歌、小時候母親講的故事我永遠都不會忘記?!彼f,“我的父母都是普通農民,沒有多少文化,但母親給我講了很多這樣有趣的傳說,影響了我幾十年?!?BR>高中畢業后,牟書會成了一名民辦教師。此時,正是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農村大唱樣板戲的時候,性格外向開朗,愛好文藝的他,是學校的活躍分子,經常參加和組織村里的文化活動?!拔覅⒓恿舜謇锏臉I余劇團,演演小戲,還負責報幕?!被貞浧鹉嵌螝q月,他說,“我們經常代表張士府公社到處演出,今天去這個村,明天去那個村。有時還去治河工地,有時甚至會到百十里地之外去演?!?BR>1975年,公社準備成立一個文化站,因為牟書會在文化演出中表現積極,公社決定調他來當站長。牟書會終于如愿以償,把自己的愛好從業余搞成了專業。
甘當“傻蛋”,他把文化做成事業
在文化站時,除了做群眾文化輔導、文物、圖書、文化社會宣傳等專業工作以外,牟書會還開始廣泛搜集當地人文地理方面的資料,如戰爭年代的民歌、傳說、歷史故事等。
“平時遇到紅白喜事,或是逢年過節聚會時,大家坐下來閑聊天,我特別注意搜集這些東西;我自己也去尋訪那些上年紀的人。一些老人喜歡‘拉閑呱’,內容就是他們口傳的歷史?!彼f,“在農村,很多有文化、知道歷史傳說的人,每個村并沒有多少,他們都顯得出類拔萃。找他們并不難。”“現在回憶起來,那時候自己就是‘傻蛋’。大中午頭上那么熱,我蹬著車子到殘存的古碑上去抄碑文,到古村落遺址去翻看瓷片、石塊。別人看了,都笑話我‘神經病’?!蹦矔鴷f,“在鄉里工作了將近30年,鄉親們幾乎沒有不認識我的。我經常今天搞演出去,明天搞古遺址普查去,后天去尋訪村里的老人,跑遍了角角落落,對那一方風土人情了解得非常透徹。”
雖然這些工作在當時來看似乎并不是都有用處,但由于愛好,牟書會把它當成事業,沒日沒夜地一直干了十年。由于多年來沉迷于歷史文化的搜尋與記錄,牟書會經常四處奔走,家中的事情完全不管,全靠妻子默默支持。后來,他先成了鄉鎮干部,又到縣委擔任職務,離開了文化工作崗位,卻始終沒有停下對家鄉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
大冬天躺在地上拍攝文物
“我喜愛家鄉的文化,我要把家鄉的文化和歷史,挖掘出來,展示在人們面前?!比缃瘢缫淹诵莸哪矔鴷?,一談起家鄉的歷史文化,依然滿面紅光,全不像年過六旬的老人?!坝龅礁信d趣的線索,總是自己給自己提出很多問號:這個事兒準嗎?為什么會這樣?千方百計求證它們的真實性,力爭還原傳說故事的準確面貌,并把一些簡單的東西詳盡化。這是地方文化。”
現在,牟書會平時住在德城區,一到寒暑假,就回老家?!懊看位厝?,他都閑不住,滿腦子鄉土文化。”他的老伴對記者說,“都到了大年三十兒了,稍微有點空,別人都玩去了,他卻跑到地里,四處找水務村娘娘廟的佛像底座。找到之后,為了求得好的攝影效果,大冬天的,居然躺在冰冷的地上拍攝?!薄懊看位乩霞乙院?,我都會拿著照相機,四處去找老房子、舊物,拍照、積累資料。我是水務村的,我整理出了村子里很多傳說故事,像龐涓敗走、鐵拐李偷鍋、劉備脫險、楊玉鴻金頭玉臂等等,在報上都發過了?!闭勂鹞磥恚矔鴷圆恢>氲貫樽约褐朴喠撕芏嘤媱潱?013年的挖掘、寫稿計劃我也都列出來了。今年春節期間我要搞這些調查:楊莊古松的傳說、王鳳樓‘鳳棲于樓’的傳說、馬腰務村的傳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