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師傅每天都要在這個不到1平方米的工作室里精琢細刻。
姜師傅在自己的書房里讀書。
平時,姜師傅會利用空閑時間練習硬筆書法。
在互聯網上學習其他名家的作品。
一點點,一絲絲,精琢細刻。
??? 刻完之后,要用小刷子將粉末狀物清理干凈。
??? 專用的夾板被用來作為固定印章的工具。
顧客來取已經刻好的印章。
□記者 滿志旺 攝影 周建新
??? 一把刻刀,在磨平的長方體石質方章上慢慢勾畫著古老的篆體文字,一雙粗大的手出奇的靈活,在方章上留下恰到好處的刻痕。這位手工刻章的師傅名叫姜立夫,在三八路城隍廟門口擺攤刻章已有十余年。因其所刻印章章法嚴謹,頗受顧客歡迎,有不少人用《水滸傳》中善于刻章的好漢金大堅的外號“玉臂匠”來稱呼他。“我從小就喜歡刻字,一開始是在橡皮上刻,后來在石頭上刻。”姜立夫告訴記者,刻字源于兒時的興趣,他的鄰居恰好就是一位刻章師傅,20歲起他便跟著鄰居學習,開始了自己的學徒生涯。“練習刻字是一件既需要耐心又需要細心的活。”姜立夫說,“刻在印章上的字都是反字,起初感覺非常別扭,就把字先寫在紙上,然后在紙的背面再看字形。練習刻字特別耗時間,刻著刻著,一天就不知不覺過去了。”
???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跟隨鄰居師傅學習了近兩年后,姜立夫便開始自己擺設攤位了。“十幾年前我的生意非常好,因為那時大家上班、簽收東西等都需要用到印章,印有自己姓名的手章幾乎是人手一枚。當時刻一枚手章的價格是1.5元,我一天就可以掙到20到30元。”說起過去生意好時的情景,姜立夫十分懷念,然而那樣的日子似乎一去不復返了。“現在生意就不好做了,因為大家用到手章的地方越來越少,而且機器刻字比我們手工刻字既方便又便宜,一天都不開張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 如今,一枚機器刻的手章價格在2元左右,而手工刻章的價格為3元。雖然比機器刻章貴,但手工刻章具有機器無法比擬的優點。“手工刻章可以防偽,因為沒有哪兩個手工刻章師傅刻出的章是完全一模一樣的,即使是同一個人刻的章,也不會完全一樣,因此也會有人專門來找到我刻章。”
??? 姜立夫拿出一塊底面約4cm× 4cm的石章進行雕刻。首先要把石章的底面在砂紙上打磨,要把表面打磨得更加光滑平整,需在表面劃“8”字,這樣打磨的效果最好,而且四個角也能比較圓潤。打磨完畢,便可以用筆在石章表面描邊、分格了。“過去使用拓印章的方式是,把需要刻的字先用毛筆寫在紙上,然后趁著墨跡未干再把紙上的字印到石頭上,現在我只要看著字就能把章刻好了。”姜立夫說著,將石章用兩個木條做成的夾板固定好后,拿起刻刀,一點一點地雕刻起來。刻刀所到之處,石章的表面便輕陷進去,一筆一劃在他的手中似乎就像寫在紙上一樣流暢自如。
??? 每次全身心投入到雕刻中,姜立夫便與周圍的嘈雜環境“隔絕”了,他沉浸在只有自己的世界中,用心雕刻著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