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立場
黃錫洋是個愛動腦子的人。
由于鄉村派出所警力不足,他就大膽創新,積極推廣“十戶聯防、三級聯動”緊急報警定位系統。安裝定位系統的場所,一旦遇到險情發出警報后,其他安裝此系統的場所也會接到警報,以便快速處理險情。
運用報警定位系統后,險情總能夠及時處理。2011年4月29日,防區內某戶人家被投擲進可燃物縱火,村民發現后立即按響了報警器,聯防戶們及時趕來救火,避免了重大損失和人員傷亡。同時,民警迅速趕到,調查并迅速偵破此案。
目前,在全鎮轄區店鋪集中的6個村莊和12所中小學校設立了36個防區,涵蓋360戶。
同時,黃錫洋還提出了“1+2+X”社會矛盾信息預警及聯動化解機制。其中的“1”指派出所,“2”指法庭和司法部門,“X”指需要參與調解糾紛的其他相關單位。實行之初便效果顯著:2012年2月份,雷集鎮某村居民因地界問題大打出手。派出所民警接報警后,經深入細致的調查,發現兩家不僅地界一直有爭議,而且一方向另一方借過2000元錢至今未還,致使矛盾加深。于是,雷集派出所邀請法庭、土管、司法工作人員進行調解,敦促欠款方及時還債,并協調土管所召集村民代表實地勘察界定了兩家的耕地地界,最終雙方相互賠禮道歉,互不追究對方法律責任。
“群眾有矛盾一般不打官司,要聯系相關部門調解好,要和群眾換位思考,站在他們的角度想他們的訴求。”黃錫洋說,近兩年來,十多起疑難糾紛經他的手妥善化解。
當選村官
在我市公安機關開展“一區一警”活動后,2012年,經過社區居民選舉,黃錫洋全票通過,成為康石社區副書記。很快,村民們就見證了副書記的“魄力”:
2012年2月“兩區同建”開工伊始,無業的譚某、周某想到社區承攬一部分砂石料掙點錢,承攬未果后,譚某、周某將工地負責人侯某強行拉上譚某駕駛的車拉至德州某處,并在半路上打罵侯某,侯某假裝答應后才被送回工地,驚魂未定的侯某當即報了警。黃錫洋迅速出警,很快鎖定了嫌疑人譚某、周某,并親身輾轉青島、德州,將擾亂工地尋釁滋事的譚某、周某抓獲,維護了工地的安全,震懾了違法犯罪。
為了維護社區治安,他還創新推出“三員合一”機制(即由專職治保主任兼民事調解員、民情信息員),組織成立“夕陽紅”巡邏隊(即由村里離退休老干部組成的公益團隊)。這些機制延伸了公安機關防范觸角,使派出所不再“單打獨斗”,走出了一條農村治安防范、矛盾調解的新路子。
眼下,社區居民經常能看到黃錫洋的身影。“這是做好鄉村民警工作的需要,也是貫徹德州警方‘社區六進’的精神。”黃錫洋說。據了解,為做好群眾工作、構建和諧警民關系,進一步深化社區警務工作,我市公安機關消防、車管、危管、外管、網管、物管進社區活動啟動,拉開警務改革的帷幕。
“現在的村民和公安之間的關系有了大的轉變,警察和村里的接觸越來越多,服務群眾也做得越來越好。以前的百姓怕公安,現在見面多了,不怕了,敢說話了,有什么想法和意見也敢提了。”康石社區治保主任邊玉蘭說。
□記者王志強通訊員王強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