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碩
??? 流落街頭、居無定所,“溫暖”這個詞似乎與流浪人員沒有多大關系。而在禹城市,每一個街頭流浪者卻從一位名叫馮艷華的民政工作者身上感受到了“溫暖”。47歲的馮艷華是禹城市救助管理站一名普通科員,在這個崗位上已工作了17年,一直被人們親切地稱為“馮媽媽”。
??? 在馮艷華家的床頭上立著一張合影,照片上的她摟著一名十六七歲的女孩兒,這個女孩兒并不是馮艷華的女兒,而是她2011年救助的一名內蒙古聾啞女孩兒……
??? 2011年7月的一天清晨,禹城市110巡警在執勤時發現了一名精神恍惚的聾啞女孩兒,隨即將她送到了市救助管理站。馮艷華試著與女孩兒交流,但女孩兒眼中充滿敵意,不管馮艷華怎么問,她始終不“領情”。下午到了下班時間,馮艷華把她帶回家,不但給她做飯、買睡衣,還幫她洗澡,讓她和自己一起睡覺。幾天后,女孩兒的心逐漸被融化,對馮艷華也逐漸信任,主動在紙上寫道:“張雪迪,17歲。”“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陳旗區哈達圖牧場……”
??? 之后,張雪迪在紙上寫下自己來禹城的經過。原來,她是來山東見一位網友的,網友說暑假帶她到青島看海,熟料到了禹城,網友把她丟在農村一戶人家里,自己走了。當雪迪意識到被騙后,趁人不注意逃了出來。“謝謝你們救助了我女兒,不然她一個聾啞孩子,在離家1000多公里的地方真不知該怎么生存。”2011年8月3日上午,張雪迪的母親來到禹城市民政局救助站激動地說。離開德州時,在車站雪迪與馮艷華留下那張合影。“流浪乞討人員這個群體很特殊,他們的生活更需要我們去關心和幫助。”馮艷華對流浪乞討人員充滿真情實意。工作17年來,她不知救助過多少流浪乞討人員,幫多少流浪乞討人與家人團聚。
??? 她曾經把患有老年癡呆癥的王殿富老人從流落地接回,目睹了其親人以跪謝恩的動人場面;她曾經把神志不清流落街頭的婦女陳偉送回曲阜老家,見證了一家人抱頭痛哭的感人時刻;她與同事曾經為昏迷不醒的河北男子在醫院堅守了兩天兩夜……
??? 記者采訪時注意到,禹城市救助管理站目前沒有一位流浪乞討人員駐留。馮艷華說,讓流浪乞討人回到親人身邊,是她的心愿,也是她始終不渝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