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日上午,天氣晴朗。臨邑縣臨南鎮敬老院走進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將裝有2000元人民幣的信封交給了敬老院院長王仁軍,表達他對敬老院老人的一片心意。他就是德州市政協委員、臨邑縣新源家居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沛新。
??? 57歲的劉沛新祖籍聊城市高唐縣,中學畢業后隨父親來到臨邑縣。期間,劉沛新干過建筑工人,后來在縣統計局工作。
???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劉沛新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辦經濟實體。他東拼西湊了5000元錢,在縣城仿古街租了一處閑棄的學校,搭起了400平方米的大棚,銷售各種低檔家具。
??? 但是,自己創業談何容易。“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曾經欠賬200多萬元,債主逼上門,一些員工失去了信心。我到處借錢也給工人按時發工資,使工人恢復了對我的信心。可以說是誠信幫我度過難關”。回顧創業歷史,劉沛新感慨頗多。 20多年來,他的公司多次遇到經營困難,但是每每在緊要關頭,很多朋友都會為他獻計獻策,甚至慷慨解囊,員工們也紛紛為他分憂解愁,主動把閑錢存到企業,讓劉沛新用作周轉資金。
??? 劉沛新的辦公室里,掛著“誠信”、 “仁德”兩幅書法,這是他為人的信條,也是他經營的準則。
??? 多年來,企業招工時,劉沛新總是盡量照顧下崗工人、殘疾人、農村剩余勞動力及家庭經濟困難者。平時公司購進家具,他總是親自把關,杜絕假冒偽劣,做到綠色環保無污染。
??? 近年來,企業規模越來越大,但劉沛新對財富卻很淡然。他常說: “過去生活困難,吃不飽穿不暖,現在吃飽穿暖,有房有車就很好了。賺錢再多都是社會的,都要再回饋社會。”劉沛新從不穿名牌服裝,所謂的專車是一輛已開了12年的帕薩特,行程已達30多萬公里。平時外出都是他自己開車,沒有專職司機。至今,他和老伴住在17年前蓋的舊樓里,房子面積只有58平方米。
??? 但劉沛新對別人卻很慷慨。臨邑五中一些農村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面臨輟學,劉沛新聽說后,毫不猶豫地向學校捐款5萬元,用于救助困難學生;宿安鄉熊家村學校校舍需要維修,他給學校送去了8000元;縣京劇票友協會成立,他捐助5000元;每年父親節、母親節,他都給單位員工家里的老人送去慰問品和慰問金。得知城區有許多老人子女不在身邊,他組織員工定期前往打掃衛生,還送去面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汶川大地震,他第一時間向災區捐款3萬元。玉樹地震時,他又為災區捐款1萬元。
??? 心中有大愛,慈善無止境。20多年來,劉沛新一直向社會公益事業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先后被評為全國敬老愛老之星,德州市十大孝星。
??? □本報通訊員 鄭景華